秦承林

【摘 要】“數列的概念”選自蘇教版《數學5》(必修)第二章“數列”第一課時的內容。在這一課時中先通過觀察一組組數據,來引導學生了解數列的概念,再通過觀察法求出數列的通項公式?!皵盗小弊鳛榈诙碌牡谝徽n時,因此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很多老師都沒有展現出應有的重視:一方面,憑借著考試出題的分值,來判別內容重要與否。他們認為高考中數列出題核心在于等差數列、等比數列,而且“數列的概念”不在考試范圍內;另外一方面,由于高中數學的時間緊迫、教學任務極其繁重,許多教師認為將時間花費在“數列的概念”上不值當。持有上述觀點的教師是有著教學失誤的,筆者會在接下來的論文中進行具體闡釋。
【關鍵詞】蘇教版;高中數學;數列概念;認識
一、對教材的整體把握
整個教材的編寫是有一定的知識框架與結構,是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的。章節與章節之間、課時與課時之間都有著緊湊的呼應關系,是循序漸進,缺一不可的。蘇教版教材“入口淺、寓意深”,通過大量的事例來引入數學課題,這大大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也激勵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實現了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如果在“數列的概念”這章的教學活動中沒有投入激情,則會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喪失了應該具有的熱情,可以說是原動力不足。更何況,對于數列的定義沒有掌握透徹,則會對整個知識框架缺乏整體的把握,這也會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阻礙,沒有實現教學的連貫性和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從整體著眼,仔細鉆研教材,吃透每一章節。
二、教學過程的別出心裁
(一)從生活實例引入課題
“數列的概念”這一章節是從列舉多個生活事例來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或生活體驗,來促使他們自己來歸納數列的定義。如先通過一個故事來計算出棋盤上應該放置的麥粒數,然后把它們按照放置的先后排成一列數:1,2,22,23,…,263,……;接下來引入細胞分裂的問題,細胞由一個分裂成兩個,再由兩個分裂成四個……以此類推23;再通過我們的無限小數π約到兩小數、三位小數、四位小數……然后將它們的近似值排成一列數:3.14,3.141,3.1415,3.14159,3.141592,……;接著提出由于人們在1740年發現了一顆彗星,并推算出它每隔83年出現一次,如果從出現那次算起,那么這顆彗星出現的年份分別是什么?通過計算可算出依次為1740,1823,1906,1989,…;然后再由計算劇場如果第一排20個座位、后一排比前一排多兩個,以此類推各排的座位數分別是:20,22,24,26,…,38;最后列舉的事例則是說出從1984年到近年,我國運動健兒共參加六次奧運會,獲得金牌依次排列是:15,5,16,16,28,32。組織學生觀察這組數據后,啟發學生概括其特點,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出數列的定義。
這種引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貼近實際生活中探求新知,體會到數學是生動的,是來源于生活的。
(二)通過圖像和實際操作加深理解
在了解數列的定義之后,為了更全面的了解數列,需要將概念從直觀到形式化。因此,課本中將“Excle”“幾何畫板”等信息技術工具展現給學生。這與傳統單一的教學手段有極大不同,能將整個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起來。比如利用坐標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列中數的急劇變化。
(三)習題加以鞏固
在教材中的習題設置了“練習”“感受·理解”“思考·運用”“探究·拓展”等欄目,這些欄目設計是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因此這些題目是由基礎到拔高的飛躍。
比如第33頁“練習”欄目的第二、三題是已知數列的通項公式,求數列特殊項的值;第五題是已知數列的一些特殊項,求數列的通項公式,這些都是較為基礎的題目,提高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能力。
“感受·理解”欄目的習題出題方式會更加靈活一些,需要學生能夠進行思考,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比如說:“156是不是數{n(n+2)}中的項?如果是,那它是數列的第幾項?”它就極大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思考·運用”欄和“探究.拓展”欄對于學生的要求會更高一些,要求學生從本質上去理解知識,掌握它的精髓,而不只是停留在概念性的理解上面,而是能靈活多變、多角度與多層次的去鉆研。
三、教學理念的深化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該返璞歸真,努力揭示教學概念的發展過程和本質,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逐步形成的過程,體會蘊含其中的思想方法?!绷私庑抡n標,認真鉆研教材,仔細揣摩教材在內容上分層次進行編排的特點,設計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其實無論是后面章節中求數列的通項公式還是遞推公式,都是基于對數列概念的理解,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因此,要引起該有的重視。首先要吃透教材,確定出教學過程之中的教學重難點;其次教師也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層次與接受能力,設置出具有啟發性又易于讓學生接受的問題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然后,在教學過程中能隨機應變,引導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結構;最后,豐富教學活動的形式,采取多用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之下,掌握知識,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總結
概念教學沒有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這個局面亟需轉變,教師要有全局觀,宏觀上,對于教材的整個脈絡結構、知識框架有清醒的認識;微觀上,對于每個章節都仔細的鉆研,體會編者的設計理念與用意?!皵盗械母拍睢边@一小節是基石,后面的知識內容都與它緊密相關。蘇教版的編纂者也是別出心裁,能夠從生活實例中上升到數學理論知識,并且這章節的欄目設計既新穎又符合學生的知識接受層次,能“深入淺出”,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究。
【參考文獻】
[1]殷偉康.基于函數觀點的“數列的概念”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學數學,2016,(1):42-44
[2]廖碧.數列的概念與簡單表示法[J].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14,(2):12-12
[3]于洋.新課程下“數列概念”的教材比較研究[J].中學數學雜志(高中版),2014,(6):10-14
[4]張培強.概念教學活水開源——“等差數列的概念”教學片斷與反思[J].中國數學教育:高中版,2012,(1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