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婷婷 房蓮
摘 要:科研能力是個人學術水平和研究生教育質量高低的重要衡量標準,文中通過文獻梳理,界定科研能力的概念和結構要素,并根據當前中醫藥院校經管類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現狀提出相應的提高策略,以期推動中醫藥院校經管類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科研能力;中醫藥院校;經管類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 G642.4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10-111-2
0 引言
科研能力既是個人學術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也是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的重要衡量標準,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有利于碩士研究生認識本學科研究特點,樹立正確的科研觀念,加強學習和實踐,最終有利于科研能力的提高。本文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明確科研能力的定義和結構要素,結合培養現狀提出相關策略,以期為后期實證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1 科研能力
對于科研能力的定義,各個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概括起來包括:①科研能力是指個體具有產生創造性知識成果的能力,可采用發表論文等衡量產出[1];②科研能力是指個體所具備的完成科研活動的自身條件,并認為科研能力的要素包括科研活動能力和一般能力,如邏輯推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成就欲等[2];③科研能力是指在科研過程中個體所具有并表現出來的本領或技能。
由此可見,科研能力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本文中既測量研究生當前進行科研活動的實際能力,又研究科研潛能,因此認為科研能力的結構要素包括創新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資料搜集與處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當前學者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分析制約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影響因素,提出可以從培養政策設計、導師規范改進和學術氛圍營造等方面來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3]。二是通過問卷調查,分析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結構和現狀,提出存在的能力缺陷。但以往文獻中鮮見針對中醫藥院校經管類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因此,本文選取這一空白點進行深入研究,以發現中醫藥院校在培養經管類研究生上的不足,并希望借鑒同類院?;蛲悓I的經驗,促進中醫藥院校經管類學科的發展。
2 中醫藥院校經管類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現狀
2.1 科研創新能力不足
科研創新能力的高低關系到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高低,彭青秀根據某經管院校碩士學位論文評審表“科研能力與創造性”一項統計情況指出:被評為優秀的為9%,良好的為54%,一般的為27%,較差的為10%,由此可見經管類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突出的不多,有近40%的一般或較差,存在明顯缺陷。在實際調查中,也發現中醫藥院校的此專業研究生不善于從新視角研究、探討問題,難以提出新觀點、新見解,其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無法選擇與中醫藥相關的研究方向,或已確定方向卻無法進一步研究。
2.2 文獻資料處理能力不強
研究生獲取資料的最主要的方法是通過期刊網站和政府官網進行數據檢索和文獻閱讀,但一方面由于在中醫藥院校,經管類專業受文獻檢索種類的限制,另一方面對文獻價值的判斷不準確,導致最終選取的文獻研究意義很小。其次,研究生在進行課題等的前期綜述時,只是簡單地對所獲取的文獻進行羅列,深層次地挖掘和分析很少。
2.3 邏輯推理能力有待提高
邏輯推理能力是一種根據周圍環境和活動找出其內在的邏輯關系,從而推理出符合邏輯關系的結論的能力,邏輯有助于研究生論文寫作中主題鮮明、思路清晰和材料可靠。但從經管類研究生或者擴大范圍,從全部專業的研究生論文中發現有相當多的論文邏輯雜亂、結構不完整,嚴謹性需要加強,而且不能圍繞主題進行論證,不善于辯證看待他人觀點。
2.4 學術動機不強,科研成果少
研究生科研能力主要表現在發表論文、參與科研課題和撰寫畢業論文等方面,目前大多數學校都將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作為研究生畢業的必要條件之一。但在調查中可以發現,在公開發表科研論文的數量方面,高年級學生往往高于低年級學生,反映出低年級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較弱、學術動機不強。
從以上現狀,可以分析得到中醫藥院校經管類研究生科研能力較低的原因。①院校屬性:當前中醫藥院校將“以中醫藥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作為現實的戰略選擇,專業設置上從單一的中醫、中藥專業向理、工、經、管、文、法、教、農擴張,但相對而言,中醫藥院校注重發展的是中醫藥類專業,對于經管類等邊緣學科的重視程度較低;②學科屬性:經管類屬于社會科學類,理論繁雜,但可以進行研究和創新的課題項目相對較少,且在我國起步較晚。中醫藥院校由于師資隊伍、教學條件、學術水平和社會認可度等方面的原因更加無法充分發展經管類專業;③缺乏科研動力: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與文科的務實研究相沖突,在這個博弈過程中,經管類研究生往往認為科研并不會給以后的就業帶來幫助,從而會重視工作、忽略科研;④培養環節:全日制研究生培養包括完善知識結構和訓練科研能力兩個環節,通過專業課程學習完善知識結構,通過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的寫作,結合社會實習來訓練科研能力。課程學習一般安排在第一學年,科研訓練一般安排在第二、三學年,這樣的安排使得課程學習和科研訓練之間無法融合,存在脫節。在社會機構中的實習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不能夠深入,對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訓練效果較小。
3 提高中醫藥院校經管類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策略
3.1 培養單位修改和完善培養方案
培養單位對當前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不合理或不合適的部分加以修改,重視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并明確導師在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導師科研責任制。同時在有能力的基礎上,定期組織和舉辦學術講座等學術活動,以補充研究生對于自身專業前沿知識和方法理論的不足。
3.2 學生科研能力自我培養
在研究生學習過程中,科研能力的自我培養是關鍵環節。首先要對自己選擇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興趣,其次除了專業課程學習,需要多多閱讀文獻,加以積累和思考,在文獻中發現研究點,最后在科學研究中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大多數情況下還需要進行實證分析,因此有必要掌握數據分析的方法并學會通過計算機軟件處理數據。
3.3 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
對于公開發表或在較高級別的期刊上發表文章,培養單位可以根據文章數量及文章質量給予適當的獎勵來激勵學生,并且在申請各類獎助學金時,要求申請者應具備一定的科研成果。按成果數量制定獎勵等級,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從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3.4 加強學校之間的合作
中醫藥院校在經管類專業上與綜合性院?;蜇斀涱愒盒4嬖诤艽蟮牟罹?,并且各高校在培養研究生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教學體系和培養模式。因此中醫藥院校應與同類院校或者同類學科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借助于外校資源來積極發展本校經管類專業,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積極引導經管類專業研究與中醫藥專業研究相結合,以此提升中醫藥院校經管類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約翰·帕斯英爾曾指出:“研究生教育是指以培養人的研究能力為宗旨的一種較高級的教育,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從而促使他們對一些重要的、根本性的問題進行批判,做出判斷?!焙饬垦芯可逃|量高低的標準是科研能力,因此,對中醫藥院校經管類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有利于促進中醫藥院校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也能夠促進中醫藥院校經管類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李艷麗,王俊,胡濤,等.構建以科研為導向的博士生選拔和激勵機制——基于博士生科研績效測度和影響因素的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8):43-46.
[2] 陳木龍,張敏強.研究生科研能力結構模型的構建及勝任特征分析[J].高教探索,2013(1):100-104.
[3] 高錫榮,萬倩,陳玉寶.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因素及作用機理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9(2):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