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俊 朱金花
【關鍵詞】 數學教學;參與式;導入;操作;氛圍;認知沖突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107—01
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課堂,數學課堂效率的高低離不開教法,數學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所以,作為數學教師,在數學課上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是上好一堂數學課的關鍵。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不應是知識灌輸的“自留地”,而應是教給學生知識、教會學生思考、教育學生做人的“示范地”,而參與式教學恰恰是在“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主,共同參與”的理念指導下,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那么,教師該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呢?
一、創設引人入勝的導入是提高學生參與度的首要條件
精彩的課堂導入是一節課成功的關健,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設計一個精彩有趣的導入部分,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課間10分鐘有的學生喜歡做游戲,有的學生喜歡追逐嬉鬧,這樣亢奮的情緒要一直延續到上課鈴響,甚至還要在課堂上繼續。如果教師及早走進教室,給學生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音樂等,或者走近學生,與學生一起親切交談,不僅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而且可以達到幫助學生收心的效果,能夠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所以,自工作以來,筆者一直堅持提前幾分鐘進教室,這儼然成了一種習慣,而且是學生喜愛的習慣。因為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師生關系更融恰了,課堂氣氛更自然了,學生間交流更自愿、自主、自由了,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學生參與度的重要手段
數學知識的講解沒有豐富多彩的情節,對學生來說是枯燥的,所以數學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處在一種動態的數學學習中,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分鐘都有事可干,讓學生認為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有趣的。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如,筆者在“用坐標表示平移”這一課中,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 首先出示一個直觀的直角坐標系,讓學生耳目一新。
2. 學生分組上臺,合作完成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
3.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引導,總結出點與圖形在直角坐標系中的平移規律,構建師生互動的和諧課堂。
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的行為與思想充分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且還啟迪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達到了既長知識又長技能的目的。
三、努力營造競爭氛圍是提高學生參與度的重要因素
在管理學上經常提到“鯰魚效應”。其實,在“鯰魚效應”中最重要的是鯰魚對沙丁魚群體起到了競爭作用。如果課堂猶如波瀾不驚的湖面一樣平淡肯定是無趣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中應引入競爭,營造競爭的環境與氛圍,把學生的好勝心激發出來,讓學生在表現欲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值得注意的是,在課堂競爭中,不應讓學生有競爭的個體意識,應始終讓學生有集體競爭意識。
四、注重設置認知沖突是提高學生參與度的重要環節
學生的參與欲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而學生的認知沖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原因。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設置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如,在“長、正方形的面積”這一課的教學中,先出示12個大小相同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問擺一個大長方形有幾種擺法?然后提問長方形的面積與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能否驗證?通過這樣的設計,層層深入,不斷設置認知沖突,使學生始終處于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參與欲望。當然,教師還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
總之,教育的意義就在于善于發現人的價值,善于發掘人的潛能,善于發展人的個性。每個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又是素質教育的承擔者和體現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問題情景和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另一方面還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并強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把學習真正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不斷得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