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中
【關鍵詞】 化學教學;文化素材;歌曲;影視作品;網絡流行語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3—0110—01
通俗、易懂、富有時尚性的流行文化素材深刻影響著學生的認知、情感和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靈活利用流行文化素材創設和諧的認知情景,使課堂充滿時代氣息,教學內容更豐富、形式更鮮活,驅動了教學進程,展現了課堂生命活力。
一、以流行歌曲創設情景
探究《二氧化碳跟水反應的實驗》時,老師在流行歌曲《兩只蝴蝶》優美的旋律中,把四只浸過紫色石蕊的紫蝴蝶以“化學小品”的形式,演藝它們為躲雨分別飛入四只集氣瓶的實驗情形,其中有兩只成了“落湯蝶”,雨停了,一只紫蝴蝶變為紅蝴蝶。“歌曲情景化”使學生由趣味性轉為設疑、質疑、解疑的求知欲望被激發出來,培養學生透過現象揭示事物本質的能力。將流行歌曲與課本知識相結合來輔助教學,真正起到“寓教于歌”的作用。除利用歌曲內涵進行情景創設,還可進行歌詞的學科知識改編,如周杰倫的《青花瓷》改編成《元素化合價》,林俊杰的《江南》改編成《試管》等。化學版流行歌曲以其樸實生活化的歌詞便于記憶為最大賣點,折射出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的期待和認可。
二、以影視作品創設情景
講授《金屬材料》時,播放影片《黃金大劫案》中用牙咬方式鑒定金銀硬度的片段,突出金銀硬度不大的特點。播放影片《飛鷹計劃》中金庫片段,展示有色金屬金為黃色、銅為紫紅色的色彩特征。播放影片《終結者2》中用槍打不死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在高溫下銀光閃閃,后鉆進直升飛機被液氮低溫凍住,炸得像玻璃一樣支離破碎的情節,再現金屬的各種物理性質。學習《二氧化碳對環境影響》時,播放影片《后天》中溫室效應帶來全球變暖,引發一切文明被摧毀的空前災難經典場景,激發學生關注溫室效應的危害,提出合理的減緩措施,正確評價《京都議定書》的主旨。影視作品強烈的視覺震撼不僅有效傳遞了知識、豐富了課堂教學,更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以網絡流行語創設情景
學習《一氧化碳性質》時,以“‘蒜你狠”比擬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的能力是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的300倍,突出一氧化碳的劇毒性。在驗證《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實驗中,用“‘豆你玩”比擬酚酞的裁判作用。在《質量守恒定律》教學中,自制用化學知識配音的《狄仁杰的疑惑》視頻,以“元芳體”的經典對白突出守恒定律的核心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幽默的網絡語言能聚攏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其思維,使其愉快地、主動地、積極地卷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教師經常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如“小蘋果體”、“甄嬛體”、“瓊瑤體”等網絡流行語組織課堂教學,必然會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四、以卡通、動漫創設情景
學完《酸和堿》內容后,為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教師可設計“動漫活動式”課堂檢測習題。如在鹽酸系列性質中,羊有五條回家通道,其中只有一條是安全通道,其他四條通道上都有一個偽裝的灰太狼,請你幫他找出灰太狼和安全通道。也可將《機械貓》《名偵探柯南》《火影忍者》等動漫故事開發成系列“動漫卡片式”的創意教學,開創特色化的“動漫課堂”。將初中化學中枯燥的、抽象的化學用語及化學反應,運用風趣的動畫片、生動形象的卡通人物等流行動漫素材展現,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以神奇的魔術創設情景
學習《酸和堿的中和反應》一節時,老師先展示一張潔凈白紙(提前用無色酚酞繪畫小貓,后晾干的白紙),后向紙上噴灑氫氧化鈉溶液,結果紙上出現一只可愛的紅色小貓,再向紙上噴灑稀鹽酸,小貓神奇消失了。類似的魔術還有“清水變牛奶”、“燒不壞的手帕”、“空杯生果汁”等。將教材典型實驗內容融入有趣魔術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了課堂教學的生成。
總之,將各種“流行文化素材”植入到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也是“從生活走進化學”教學理念的一種體現,其目的是“寓教于樂”、“寓學于趣”。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遵從教學實際,選擇科學、陽光的流行文化素材,優化課堂結構,激活課堂教學。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情景素材與初中化學教學有效結合的實踐研究(立項號:GS[2014]GHB066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