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黎程
【摘 要】在生物教學中,要認真培養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改變教學方法,促進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快樂的課堂生活。
【關鍵詞】生物教學;創新;和諧課堂
教學在于改變以教師為主體,忽視學生主體能動性、主動性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主學習,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得到培養。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思考與探索。
一、精彩導課,提高教學藝術水平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課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教無定法”,新課導入也是一樣,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適當地變換導入新課的方法,使學生置于情緒高昂、興趣濃厚的特定情境之中,處于最佳心理狀態,撞擊學生的思維“火花”,既學得輕松,又掌握牢固,學生得到心理上成功后的滿足感,他們就會產生新的學習興趣,從而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認識要求,就形成了學好知識的良性循環,這正是我們所期待的結果。導入方式很多,但沒有固定的模式,如精心設計一個標題,利用時事新聞,結合生產生活聯系實際等,都可以成為很好的新課導入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導入方法或者方式一定要針對本節課所學知識,不能脫離教學實際,正如打靶,百發百中,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創作時,腦中要時刻想著這個意念,這樣才不至于“脫靶”。誠然,新課導入無定式,它是“點睛”之筆。有效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但它的精心設計與草草進行,效果截然不同,教師應避免盲目追求表面花哨和熱鬧,不顧及導入內容而使導入流于形式的做法,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它因人而異,因課而異,但是無論教師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課,都必須創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對即將開始的化學學習有一個整體印象,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不斷總結創新與運用課堂新課導入方式,提高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藝術水平。
二、和諧課堂,享受快樂課堂生活
學生的學習過程往往伴隨著濃厚的個人情緒,覺得有趣,就學的積極、主動。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使課堂永遠對學生都有一種魅力,讓學生有滋有味地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課堂生活的快樂。加德納的《智能的結構》一書中提到,每個人至少有七項智能,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內省智能等。這些智能具體到個人表現有所不同:有人七項全能;有人某幾項或某一項突出,但其他項缺乏;大多數人居中,某幾項優異,某項稍差,某幾項更次之。在課堂我們隨處可看到各人的智能差異。
學會賞識學生,讓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走向成功,成功的教育者都認可“好學生是夸出來”,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和肯定,學生也一樣。班主任為什么總是要帶著挑剔,而不是帶著賞識的眼光去看他們呢?當然,對好的學生給予賞識也許不難,而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更要多給一些關愛、賞識,因為他們更需要鼓勵,更需要信心。一個信賴的眼神,一個鼓勵的微笑,都可能帶來巨大的效應。我們應當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嘲諷譏笑學生,尊重學生的任何一點成功,這也是對他的一種無形的鞭策,在工作中及時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予以賞識、鼓勵,使他充滿自信,激起他向上的興趣,讓表揚和鼓勵成為學生走向成功的催化劑。很難想象一個成天被挑剔的人,會不垂頭喪氣,會有成就感,會充滿信心。而我們卻希望能培養出的是熱愛生活,充滿自信,勇于挑戰困難的人才,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三、情境課堂,激發樂學的渴求
根據教學內容,知識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充分利用各種優質課程資源,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行真、情切、意遠、理蘊、生動的氛圍,讓學生有機地融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從而引領學生達成教學目標,使生物課成為深受學生喜歡的學科。
《開花和結果》:
對于這節課的情景創設,我選擇了多張色彩艷麗、賞心悅目的照片或圖片,讓學生在欣賞千姿萬態的花的世界中,進入《開花和結果》一課的學習。
“同學們,你們喜歡花嗎?絢麗多彩的鮮花美化著我們的環境,裝點著我們生活。自古以來,美麗的鮮花,寄托著人們的無限情懷,激發著詩人的創作靈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接著一邊出示圖片,一邊和學生一起吟誦與花有關的詩句:
桃花:“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杏花:“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梅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荷花:“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隨著師生同聲吟誦著熟悉的詩句,便不知不覺就融入到課堂的學習氛圍中來了。教師緊接著問道:“這些美麗的花朵究竟為什么而開放?人們常說春華秋實,那么這些花是怎樣成為果實的呢?”?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開花和結果》
總之,“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必須著眼于學生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識、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和諧發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改變教學方法,促進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的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