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艷
【摘 ? ?要】本篇文章嘗試從課前備課要用心、課上講解要精心、課尾總結要巧妙等幾個方面切入,以筆者的教學經驗為基礎,試論如何上好每一節初中地理課,如何提升地理課程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初中地理 ?備課 ?課上講解 ?課尾總結 ?教學差距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74
古往今來,任何成功都不是隨隨便便的,上好每一節課也需要教師教學智慧和汗水的揮灑。如何上好初中地理課,教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
一、課前備課要用心
1.用心備教材。備好教材無疑是第一步的,但是怎樣才算是備好了呢。首先,我們在宏觀上應該對教材有一個科學的把握,對于教材的結構、編排有清晰的認識。其次,教師還應該對地理課本等一系列的資料有微觀上的掌控,具體到每一個章節的重難點是什么,學生易錯知識點有哪些細節等。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就對這節課的內容有相當純熟的記憶,例如,從數據上解釋地球為什么是一個兩極稍偏、赤道略鼓的球體時,就應該將赤道半徑、兩極半徑和赤道周長流利背出。這樣不但節省課堂時間,還展示出了教師認真備課的風采。
2.用心備學生。備好教材,教師才有了教書育人的資格,而備好學生,則是我們高效教學的保障。所謂備好學生,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基礎、習得能力、性格特點等具有清晰的了解。這樣我們才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具體來說,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參考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把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實現準備好,對可能造成學生理解困難的難點再三準備。
二、課上講解要精心
1.精心講解知識。講解知識看上去是一件極為簡單的事情,只要教師能講述出來就可以了;講解知識其實是一件很考察教師教學水平的事情,不同的講解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同樣的地理知識,不同的教師講解出來,學生的興趣水平、動機水平、課堂反應都是不一樣的。要想取得最佳的效果,教師在講解知識的時候,必須堅持精心的原則。所謂精心,指的是教師變換著花樣把知識講解出來,而不是最簡單最乏味的陳述。比如說,在講解月球有關的知識點時,教師就以嫦娥的神話傳說為切入點,就可以增加知識的趣味度。再比如說,教師在介紹小熊座、獵戶座等星座的時候,用最能夠凸顯每一星座特征的話語來講解,就顯得簡潔明了、生動深刻。
2.精心開展互動。地理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而是師生共同交流的平臺。換言之,在實際的教學中,精心開展師生互動是極為必要的。在互動的時候,教師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在互動的學生范圍上,教師要向縱深發展,對于平時不那么愛發言的學生,教師要想辦法激勵學生發言,參與到互動之中。其次,在互動的方式上,要向多樣化發展。不僅是教師和個別學生的互動,也可以是教師和小組之間的互動,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互動等等。最后,互動的內容要逐漸深化,我們除了針對課本上的知識與學生互動之外,還可以針對課本外的或者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地理問題開展互動,這樣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以致用、轉變思維。
3.精心組織活動。組織課堂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不論教師組織的是什么類型的活動,其主題是什么,都必須堅持精心組織的基本原則。因為我們的課堂時間是非常寶貴的,一般而言,活動占用的時間都相對多一些,所以,教師要么不組織活動,要么就要精心組織。精心策劃活動是關鍵的第一步,這個活動既要體現我們地理知識的特色,也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興趣點有一定的聯系。這樣,學生們才能最快的速度融入活動之中,我們的活動才會發揮好的效果。
三、課尾總結要巧妙
相當一定數量的地理教師,都不是非常關注課尾總結這個環節,有的教師一句話帶過,有的甚至省略掉了這個環節。有始有終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節精彩的地理課,毫無疑問離不開一個精彩的課尾總結。
1.新舊知識巧妙遷移式的總結。總結的目的其實還是讓學生們對本節課的重點有一個回顧,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用簡潔的語言把重點內容快速過一遍。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可以聯系以前學習過的舊知識,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們可以把這種方式簡稱為新舊知識遷移式的總結。這種方式值得提倡,因為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可以掌握遷移新舊知識的方法。
2.設置懸念式的總結。總結得好,不但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會讓學生對下節課將要講解的新的知識產生興趣。這種方式可以簡稱為設置懸念式的總結。這種總結的巧妙之處,就在于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覺去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設置懸念主要依靠教師的語言,所以,用心組織自己的語言,凸顯懸念所在十分重要。
四、作業布置要合理
1.作業量要合理。作業量無疑是學生們很關心的話題,其實,以往教師一味追求多的原則并不合理。俗話說得好:“物極必反。”作業量過大其實不見得有多好的效果,學生反而可能產生一種厭煩甚至是抵觸的情緒。我們布置地理作業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合理的量。爭取在幫助學生溫習知識的前提下,不給學生增加過多的作業負擔。我們每一次布置作業的時候,要設想一下學生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才可以完成,為學生著想。
2.作業類型要合理。強化學生地理知識基礎的途徑并不只有背書一個,其他類型的作業也可以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比如說,我們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研究一些地理難題就是可行的。在小組的通力合作下,學生獲得了知識、增長了見識、也學會了合作,是一舉多得的理想舉措。再比如說,講解到人文地理的有關知識時,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很高,也有很多不同的想法要抒發。那么,我們就可以布置一些讓學生展示和介紹自己最喜愛的人文地理景觀的作業,請學生們下節課上展示。這樣的作業不僅對學生的各項素質提出了挑戰,也新穎有益。
五、課后反思不可少
1.反思自身的教學不足。教師的教學水準對課堂質量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深遠的。而開展教學反思,則是我們提升自身教學水準的最主要途徑之一。開展教學反思,一是要善于定期規律開展。二是要重點反思自己的教學不足。尤其是對比自己不同時期教學的水平的變化,找出進步點的同時,也坦然承認不足,并做出積極的改正。
2.反思自身的教學差距。除了要對比自己不同時期的教學變化之外,與身邊優秀的同事進行切磋,找出自己的差距也是很必要的。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虛心請教同事的教學心得,往往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和啟示。
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只是個人見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希望所有的教師都能上好每一節課,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