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潤華
【摘要】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我國民族地區高中數學教學教研活動日益受到重視,但是在民族地區的高中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而“一刀切”的教學現象普遍存在,因此開展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與三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以“分層教學”為理論指導,采用“學習任務單+習題微視頻”的形式進行教學實踐,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分層教學;微課程教學法;翻轉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的全方位推進和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技術的涌現,學生的價值觀、學習觀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那么,忽視個體差異,搞“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勢必會阻礙民族地區高中數學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因此,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是每一位教師迫切想解決的問題. 筆者一直積極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在民族地區開展高中數學課程的分層教學,通過分層布置作業、個別培優輔差等方式進行了幾個學期的嘗試,深受學生歡迎,學生進步較大. 本文試圖從民族地區學生的學習特點、信息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分層教學的實踐途徑、分層教學反思幾個方面與同行分享、交流.
一、民族地區學生的學習特點
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學生受地理位置、歷史文化、交通與信息欠發達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比較特殊的學習特點,在知識學習、行為習慣、心理素質等方面表現出不愛學習、不會學習、不能堅持學習.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1. 學生的知識基礎差,個體差異大;2. 學生的信心不足,缺乏堅持度;3. 學生的依賴心理強,不愛獨立思考.
二、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
進入信息時代,教與學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學生獲取知識已經不局限在學校的課堂上,學生在課外、在校外等場合利用互聯網、手機、平板等設備都可以獲取知識. 當下非常流行的學習方式為“翻轉課堂式學習”. 翻轉課堂式學習是指一種對課堂內外時間如何運用進行重新安排,寶貴的課堂時間主要用于開展高認知性、高主動性的項目式學習.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共同研究解決疑難知識,學生能與老師單獨交流學習內容,老師也可以逐一地回答學生的疑問.
三、分層教學的實踐途徑
為了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效果,筆者基于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以教育教學規律為理論指導,結合高中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兩個文科班實施了“以任務單為導向,以習題微視頻為載體”的分層教學實踐,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簡稱“微課程教學法”.
微課程的核心內容之一是“習題微視頻”,它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教學內容以視頻形式呈現,內容短小精悍,一個問題,一個重點,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進行設計,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通過網絡下載或點播. 高效課堂依據“學習金字塔”理論證明了采用主動學習方式的優越性,學生的知識保持率能到50%~90%,這與微課使用的依據完全吻合. 微課在高效課堂中的使用也以“學習任務單+習題微視頻”的形式出現,這種微課程教學法恰好彌補了“導學案、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所產生的問題,優化了學習過程.
筆者采用的具體流程如下:
① 組建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10人一組,合計4組)
② 制定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單(提前一天分發)
③ 精選教學內容→錄制高質量習題微視頻(精選內容時,按學生層次,錄制基礎視頻與拓展視頻)
④ 計算機機房觀看習題微視頻→教師巡視并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有關視頻教學中的疑問
⑤ 課后完成習題微視頻配套的作業
⑥ 課上教師評講習題疑難點,然后小組合作交流,壓軸試題(針對較高層次學生)的講解在下次習題微視頻中由學生自行學習或由教師單獨一對一指導
四、教學反思
經過了長達三個學期的分層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筆者從“教”、“學”、“效果”三個角度進行反思.
首先,從教師“教”的角度,教師第一要務是充分調研學情,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課余獲取知識的方式、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等,這些重要信息對學生的成績提高與如何開展分層教學有顯著的影響. 教師第二要務是制作高質量的教學/習題微視頻,教學內容要緊跟學生知識基礎,精選精講. 教師第三要務是合理安排教學組織形式,可進行分組討論、分層觀看不同水平的教學視頻、一對一答疑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解決學生自主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其次,從學生“學”的角度,微課形式的分層教學模式符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 作為一線教師,能夠把這一新生事物有效地在課堂中應用起來,讓課堂更高效,是一件極為美妙的事情. 在“微課”時代,在翻轉課堂上,大力引進“微課”,與智慧教室結合,以翻轉課堂助力高效課堂建設,不僅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成長,也為教師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具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高效學習的空間.
最后,從“實踐效果”上看,分層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也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成績,發展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翻轉課堂式的課后微視頻學習為學生開辟了一種嶄新的學習方式,使得他們不再沉迷于手機游戲,而是在使用手機的同時能進行“碎片化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高玲玲.微課破解高效課堂發展瓶頸 [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2).
[2]金陵.建構中國特色的“微課程教學法”[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