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影
【摘要】 傳統的集體教學組織形式,一般為“秧田式”,學習內容、速度和方式比較整齊劃一,學生獨立思考、個性化的想法、與教師和同學的對話都受到了限制,更難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而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的組織形式,使個體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實現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和社會化的發展.
【關鍵詞】 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師生互動
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教學組織形式不是固定不變的.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發展及其對培養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教學組織形式也不斷發展和改進. 一、自主學習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展學生自身的巨大潛能,培養自學能力
如今的課堂以探究為主,重心放在學生方面,實現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增加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 我在教學“商不變的規律”時,先出示8 ÷ 2 = 4,然后采用“變魔術”的游戲方法,出示80 ÷ 20和800 ÷ 200,讓學生說說商是幾,怎么算的. 同樣的教學方法,師生共同出示第二組除法算式. 這個過程中,我不急于讓學生去觀察、發現和交流. 實際上學生的頭腦中已經開始主動觀察、猜想和發現了. 然后教師提出“你能照樣子再寫一組嗎?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這個環節讓學生主動建構規律,驗證自己初步的發現和猜想. 教師繼續提出“淘氣把三組算式改寫了一下,你同意嗎?你能解釋他這樣計算350 ÷ 50的理由嗎?”讓學生自主學習.
二、小組學習大大增加了學生自由表達的機會,提高教學質量
小組學習可以使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如教學“商不變的規律”時,教師組織學生仿寫并交流,通過“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你同意嗎?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其中的規律. 你能解釋這樣計算350 ÷ 50的理由嗎?”這樣的提問,完全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性格,學會傾聽,養成更好的合作意識. 再如,“想一想,算一算:856 ÷ 34 = ?”“舉例說明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如何試商,與同伴交流. ”教師這樣的提問,完全是讓學生先自己去探索,然后和同伴交流. 小組學習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參與欲提高了,由過去的“要我學”的被動局面轉變為今天的“我要學”、“我樂學”的自主學習局面. 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使他們動口、動手、動腦、團結協作,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使不愿意動腦思考的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氛圍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又可使思考結果不正確的學生及時得以糾正,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正確率.
三、有效的師生互動能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
在每節課中,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后,教師要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在新課改中,教師不再是擁有知識的權威者,而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例如在教學“商不變的規律”時,教師引導學生質疑:“如果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這個數是0可以嗎?為什么?舉個例子說明. ”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充分對話中,要明確“0除外”的道理,培養思維的嚴謹性. 再如,如果有的學生提出了360 ÷ 50 = 36 ÷ 5 = 7…1這樣的問題,教師要組織學生討論,說明這樣計算是錯誤的,并進一步分析,說明錯誤的原因.
總之,在新課改中,教師在課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小組分享、師生互動的學習特點. 教師通過探究學習中三種教與學組織形式的優化組合,切實完善了教與學的方式,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良好數學學習動機、數學素養和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劉堅,孔企平,等. 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用書 四年級上冊 數學[M].第1版.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