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玲玲
【摘要】美術課,是一門實踐性課程,離不開動手才做。如何讓學生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以及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這是教師必須要做的引導工作。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在參與體驗收獲快樂,提高能力,發展個性,動手時間按,不斷的在具體的動手實踐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才能真正使孩子們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本文系筆者從教多年的經驗積累與思考總結,希望本人對于小學美術教育的淺薄之見可以對其他教師的教學實踐有所啟發。
【關鍵詞】小學美術 動手能力 實踐
動手實踐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美術教育教學,就離不開具體的實踐。實踐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動手能力的重要載體與過程。因此,做好小學美術教育工作,就必須提高具體的動手實踐鍛煉,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其多方能力的協調及發展。下面我就本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常見措施舉例如下: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安排
陶行知先生說“藝術的教育不是目的而是過程”。所以說,美術教學應該讓孩子在情境中豐富情感體驗,真情地投入參與,最后領略成功帶來的那份滿足。因此,必須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設計,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和諧的情境氛圍,促進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到美術活動之中來。首先,加強教學指導,多予肯定。在指導的過程中,切不可用苛求和居而不變的尺度去看待學生們的作品,而應用贊賞的態度去欣賞,去發現學生身上乃至作品中的優點和微小的進步,學生別具一格,與眾不同的表現方法或藝術認識,雖然并不成熟和完美,但只要有一些優點,就要加以肯定,因為,這其中有些特點,很有可能就是顯露學生創造意識和藝術才智的“閃光點”。通過這種賞識教育使學生增加一份自信心和勇氣,讓其在心情愉快的情緒中以活躍的思維完成創造性活動。其次,鼓勵學生分享,大膽展示。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愿望,小學生更是如此。教師要努力創造機會,讓學生走上講臺分享自己的觀念與觀點,展示自己的作品,結合自己制作的作品,說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共同交流,共同進步。再次,成立學生優秀藝術作品展。把學生的優秀作品拿出來展覽,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優秀制作成果,帶給他們成功的體驗、創作的熱情,另一方面也充分激發其他學生的創作熱情,從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二、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要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它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有效促進學生的求知欲,由此激發出進行美術創作的熱情。比如,在講授《皮影戲》一課時,教師先在課上播放一些關于皮影戲的經典視頻片段,通過視頻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學習很快產生興趣。通過視頻的播放,學生能很快記住畫面中的信息,進而能在創作中表現出自己的想法,將皮影戲中的形象在紙上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在學習氛圍的營造過程中,教師還可以使用一些輔助的工具,使得書本上的知識更加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同時,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讓他們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合理安排經典作品欣賞
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其獨特的年齡段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一些適合該年齡段欣賞的、富有生活情趣、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美術作品讓學生欣賞。這樣,不僅能達到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的目的,同時也能將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的意識增強。在選擇美術作品時,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美術作品的選擇需要貼合本節課的教材內容。比如,在學習《水墨畫鳥》一課時,可以先從網上下載一些名家的代表作品,讓學生欣賞。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不受教材的約束,廣泛采納學生的建議,讓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來進行欣賞。其次,教師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作品的再加工,不僅能樹立起良好的自己動手操作的榜樣,同時還能將學生的創造力進行提高。最后,教師也可以展示一下學生的一些優秀作品,通過欣賞學生能發現自己作品中的缺點,還能看到別的同學的可取之處,取長補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作品,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同時,欣賞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讓學生欣賞到優秀的作品,還能增強學生進行自己動手操作的意識。另外,動手操作和作品欣賞關系緊密,在學生欣賞完作品后,教師可以適當地安排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比如在欣賞完動物油畫后,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自己動手操作,模仿欣賞過的作品,自己動手創作。學生通過這樣的不斷練習,能有效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能更好地掌握美術知識。
四、開設創新型的手工課
手工課是小學美術課程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借助手工課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手工課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多樣化的特點,該特點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在創作中的樂趣。在手工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考慮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等。比如,在講授《我造的車》一課時,要讓學生照著車輛的模型進行實物的創作,在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需要采用不同難易程度的手工課程。對于年齡小的低年級同學,主要讓他們學習剪紙;對于年齡大些的高年級同學,可以讓他們進行橡皮泥等工藝品的制作。這樣,能更好地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動手能力。
五、結束語
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多,每朵花多都有自己的花期。小學美術教學,就是要引導孩子走進自己的花期,開自己的花,散發自己的芬芳。教育始教書育人的過程,美術教育則是引導孩子們發現美、感受美、記錄美的過程。讓孩子們提高動手能力,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美是美術教育教學的重要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