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冬云
摘 要: 數學教學應該十分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要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通過訓練,使學生學會觀察的基本方法,具有較好的觀察品質,逐步養成善于觀察、主動觀察的習慣,使數學教學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關鍵詞: 數學教學 觀察能力 培養策略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有目的地運用各種感官了解周圍環境或某一事物的一種知覺過程.觀察能力是人們全面、深入、正確認識事物的一種能力.數學教學中的觀察,就是有目的地對事物的數和形的特征進行感知活動,即對數字、文字、符號或字母所表示的數學關系式、命題、幾何圖形的結構特征進行的察看.通過觀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一、培養數學觀察能力的意義與作用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體現了數學教學目標的基本需求
心理學告訴我們:感知和知覺是人類認識事物過程的最基本形式,而觀察則是知覺的高級狀態,它既是一種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有組織的持久性知覺活動,又是一種主動的、對思維起積極作用的感知活動.它不單純是事物在人的意識中的直接反映過程,更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事實上,在觀察過程中,觀察者必須利用觀察到的特征或現象進行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否則就無法通過觀察確定和研究事物或現象的性質及關系.可見,觀察是認識的基礎,離開了觀察能力的培養,學生就不可能具備完全的數學素養與數學能力,數學教學的目標也就不可能真正全面實現.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和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需要
不置可否,現在的數學教學中存在學生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習質量不高的弊端.究其緣由,當然各種各樣,但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學生的觀察能力滯后,缺乏觀察習慣和能力.試想,一個毫無觀察能力、沒有觀察習慣的學生,怎么能夠發現數據之間、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因此,數學教學的低效率、學生數學學習的低質量也就不足為奇了.由此可見,培養并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之一.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貫徹落實觀察的手段,充分體現這一教學觀,真正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質的需要
素質教育呼吁學科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而創新能力必須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前提和根本.數學教學要根據數學本身的特征,著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處理數據的能力、數學信息的表達和交流能力.觀察能力對于數學學習中各種能力的培養都有直接或間接的推進作用.無論是把握數據之間的關系、圖形的識別,還是發現基本規律、提高綜合分析能力都離不開仔細、認真的觀察.同時,數學活動中的觀察并不單指直觀的考察,它需要眼、腦并用,而且觀察的對象也并不都具有直觀形象.所以,觀察能力是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數學觀察能力的基本內容
在觀察活動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的程序和正確的觀察方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數學觀察能力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全面性,是指觀察得仔細全面,能發現別人不易發現的事物特點,不遺漏相關的細節;(二)準確性,是指在觀察過程中,能辨別事物件的細微差別;(三)選擇性,是指能根據觀察的目的,區別哪些是應該觀察的,哪些是不必觀察的;(四)創造性,是指能在觀察中發現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見解和思路,這是較高水平的觀察能力.
三、培養觀察能力的策略
通過觀察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感性材料,從而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而具備科學的觀察技巧,是培養和提高觀察能力的第一步.培養觀察能力的策略有以下三種.
(一)多面觀察策略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形式和內容一致的原則,充分運用各種直觀手段,并有目的地將多種直觀手段進行選擇和結合,把它們系統化,使學生學會全方位地觀察和認識事物的本質屬性及發展變化的全過程.解決數學問題總是通過審題,弄清題目條件與結論,明確題目要求,從而了解題目的基本結構,建立起題目的模式,并進一步觀察題目,其條件和結論有什么特點,涉及什么概念、定理和題型,可以挖掘什么隱含條件,條件和結論有何聯系和區別,題型有何規律,能否實現課題的類化,并在解題中不斷觀察,已經解決了什么問題,還需解決什么問題,哪些條件還未起作用,如何啟用解決.
總之,數學教學必須十分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要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觀察興趣;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觀察的基本策略,培養良好的觀察素養,逐步養成主動觀察、樂于觀察、善于觀察的習慣,使數學教學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國江.中學數學教學藝術[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沈龍明.中小學課堂教學藝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羅素.教育的目的.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