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欣
【摘要】國家一直比較重視教育,近幾年來新課程的改革力度很大,在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有效地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素質。通過改革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學生對于新課程的學習興趣,也看到了新課程帶來的顯著效果。雖然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有很大的改變,但是在改變過程中也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本文具體對新課程的改革所帶來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反思意見。
【關鍵詞】課程改革 小學語文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40-01
以往的教學模式缺少了師生互動,一般45分鐘課堂大多都是教師備好課程,課堂傳教,學生最主要的學習就是記筆記,勾劃重點,課后溫故或者牢記要點。新課程改革打破了以往的老教做派,師生是需要有充分的互動來提高整體課堂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教學理念,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
一、教師必須適應先進教學理念
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在原有的教育理念上接受新課程改革,在課堂上需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有激情、有活力,讓學生來自主調動整個課堂氣氛,從而讓學生更有興趣去接受語文知識。興趣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也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對學生的重要引導之一,語文本來就是比較有意思的課程,他包含了很多小故事,我們通過這些故事給學生傳達人生的價值觀讓他們體會語言的博大精深,教師如果能提升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去挖掘故事中所表達的思想,對于學生的學習提高事半功倍。教師教學理念的提高有助于教師自身的長遠發展,也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自身去改變和適應了。
二、學生成為課堂主導,但也應張弛有度
學生的適應能力很強,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很快適應新課程的改革,但是也會存在過度改革現象。教師們希望每個學生在課堂上不是昏昏沉沉的聽著重點,記著筆記,所以會讓學習們自由組隊討論,語文本來就是一種人文文化,在相互溝通和探討的基礎上不斷進步。比如在學習詩詞或者一篇文章時,教師會讓學生自由發揮理解詩詞的寓意,可以同桌或者組隊討論。這個時候學生一般都會鬧哄哄一篇,學生本就是貪玩的時候,很多時候在討論的同時也伴隨著各種嬉鬧。
三、新課程理念下新舊語文教學模式應有效結合
新課程的改革是政府對教育的大刀闊斧,自上而下都有無數雙眼睛關注著我們教師怎么樣去落實政策。聽課、考察、審核,成為新課程落實后上級對教師的一種考核標準,因此很多教師都會徹底放下以前舊的教學方式,來迎合新課程的改革。根據走訪聽課,我們看到課堂中教師都會放棄讓學生閱讀、默讀文章這個環節,為了突出新課程的“三維目標”主要精力用在怎么樣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們能積極活躍。分組討論、舉手搶答、贊美學生,一節課下來看似氣氛到位、符合新課程的立意,同時對于教師的考察上也會給予肯定,但是細心考察這樣的新課堂忽略的卻是語文課堂本身的含義。閱讀、細細品讀文章看似死板、枯燥、老舊,卻能讓學生靜下心來理解字詞的基本意思,從而真正過渡到感悟、體會文字背后蘊含的意義。改革并不是一定要拋棄之前的教學方法,更多的是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新舊結合,新課程是讓我們去學習借鑒并不是推陳出新。
四、新課程改革需要統一性
新課程的改革需要各個中小學的統一實行,在改革政策下學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來進行教師的培訓與激勵政策,來促使教師們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并且將這些理念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在整體的改革春風下,并不是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都能做到適應新課程、改變傳統教學。一些學校和老師也只是對于落實改革停留在表面上,很多學校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命令,形式上進行新課改革,實事并沒有落實到每一位教師或者具體的教學當中,只做到形神相似實質卻相差懸殊。在中小學語文教師中難免存在一些老守舊派,他們習慣于舊的教學理念與方式,不愿意進行改變,在改革的情勢所迫下只會敷衍了事,這樣造就了很多教師根本沒有重視新課程改革,沒有做到教學思想與教學行為的統一性。
五、屬于學生的教學課堂
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新的語文課程應該給學生一個自主開放而不松弛的一個課堂,讓學生們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走進語文的世界,去天馬行空想象文章和詩歌所帶來的意境,讓學生在感悟中學習。新課程的改革主要突出學生的創新精神,注重學生自主去進行學習、討論、把課堂交予學生。
小學語文新課程的改革會不斷完善著,這就要求教學改革中應該積極的去面對各種顯現弊端,進步的同時學會反思。希望這次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不僅能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肖彩霞.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