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光雪
【摘要】孩子的未來是國家的未來,因而要重視孩子的發展。幼師不僅是兒童學習的老師,更是生活老師,在幼師的生物教學中滲透營養教育,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營養觀,形成科學的營養意識,在今后的幼兒教學中,能夠幫助幼兒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促進幼兒身體健康發展。
【關鍵詞】幼師 生物教學 滲透 營養教育
一、營養教育的意義和必要性
(一)意義
營養物質是我們身體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的主要物質,營養的狀況是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影響因素。學生學習活動中運用腦力頻繁和代謝旺盛,因而需要更多的營養物質,不合理的營養攝入不僅會對學生的體能和智力發展造成影響,嚴重的還會引發各種營養性疾病。在我國,只有營養師、食品衛生和醫學營養等專業才會開展營養學課程,這種情況下,營養學就只能停留在學前教育門外。學前教育畢業的學生,將來大部分是要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他們所擁有的營養知識和意識,不僅關系到他們自身的營養狀況和體系,還會關系到他們所教學的學前兒童的飲食觀念和習慣,重要的是的兒童時期是飲食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要重視對幼師的營養教育,這對幼兒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具有重要意義。
(二)必要性
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學生的營養狀況和教育受到廣泛的關注,大部分學校通過相關調研活動,從理論上證明了學校開展營養教育的必要性,主張將營養教育整合到相關學科當中。生物學是一門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學科,食物或食物在人體內進行的反應是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可見,生物學和營養學密切相關,因而在學生的生物教學中滲透營養教育,是水到渠成的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如何進行滲透,還需要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進行思考和探索
二、營養知識的滲透教育
在《生物學》教材,我們可以找到與營養教育有關的很多內容。為了生物教學的任務和目標不受影響,在生物教學課堂中加入營養教育,需要找到兩種知識之間的結合點,整合兩門不同學科的知識,將營養教育滲透到生物教學當中,實現整合滲透教育。在植物部分的學習中,講到灌溉和施肥的基本原理時,可以滲透營養教育,結合水和礦物質兩大類營養素進行講解,并引出除了水和礦物質,進行生命活動還需要脂類、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素和蛋白質這七大類營養素。在這里,教師要讓學生了解營養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和人體健康的基本要素,而營養素,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平時吃的食物中所含有的養分,人類吃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攝取合理比例的七大類營養素,這樣才能夠滿足生命活動所需,因而在飲食方面,挑食是不健康的。在種子教學中,種子的發芽主要靠自身蘊藏的豐富營養物質,因而種子食物的攝取,能夠給我們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例如花生、蠶豆、大豆等種子。還可以在種子教學課堂中,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進行營養價值高低的排序,了解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以便將來在選擇食物時,會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滿足自身的營養需求,同時也為將來從事幼兒教學打下基礎。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營養觀
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沒有正確的認識營養這一概念,在他們的觀念中,營養就是大魚大肉。正是這樣錯誤的營養觀的存在,使得學生出現挑食和偏食的現象,因而進行營養教育,樹立學生正確的營養觀是很重要的。在微生物教學中,其中的真菌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菇類,一些學生認為菇不是肉類也不是魚類,沒有營養,不喜歡吃甚至是不吃的現象很多,這時教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了解真菌所含有的食用價值,并利用七大類營養素將其所含營養進行歸類,讓學生知道真菌含有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很豐富,所具備的營養價值很高,吃菇類能夠獲取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此外,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每一種食物都含有特定的營造素,魚肉蛋白質脂肪含量高,蔬菜水果維生素、膳食纖維和無機鹽含量高,每一種食物中都有著人體所需要的營養,要想獲取七大類營養素,就要避免挑食和偏食的行為。通過“營養”概念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營養觀,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四、形成合理營養的意識
要想身體健康,合理飲食和合理營養是關鍵,這也是進行營養教育的目標。培養合理營養意識是一項長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要在生物教學中進行營養教育的滲透,使學生形成合理營養的意識
(一)合理飲食
學校中很多學生,特別是女生,為了身材而進行盲目減肥,只吃青菜,時間一長,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在光合作用教學中,能量是要求平衡的,教師可以利用這點教育學生合理飲食。通過葉片剪影試驗,告訴學生糖類是一種重要的產能營養素,攝入糖類就是攝入能量,此外,脂肪、蛋白質也是產能營養素,這些都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必要營養素,必須進行一定量的攝取,才能保證生命活動的健康,因而合理飲食是重要的。
(二)合理營養
能量是日常飲食的首要考慮,屬于青春期的學生需要大量的能量,因而吃飽是身體健康的前提。合理營養是在吃飽恩情況下要求吃得好。吃得好是指攝入的營養素比例合理。例如魚類能夠使我們獲取豐富的蛋白質,但卻不能滿足我們對于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需求,因此,光吃魚是不能滿足機體需求的。在不同的教學章節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食物所含有的營養成分的差異,使學生意識到每一種食物都具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沒有一種食物能夠滿足人體營養素的需求,所以,在日常飲食中,要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保證攝取合適比例的營養素,維持身體健康。
五、結語
生物學中滲透營養教育,目的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合理營養的意識。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營養教育滲透教學,能夠使他們形成正確的營養觀和營養意識,以便他們在今后的幼兒工作中,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使他們不偏食、不挑食,從而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促進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劉浩淼.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在滲透營養教育的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04)
[2]陳翠紅.探究營養健康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導學.2014(07)
[3]曲姝.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在滲透營養教育的教學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