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濤
【摘要】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制定情感教學領域教學目標,情感在高中教學中具有固有的遷移、擴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時間和范圍內,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與之相關的事物上。根據情感的特性在實施情感教學時,教師首先要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學生。
【關鍵詞】化學教學 感情教學 探索
從哲學理論來看,馬克思主義相關學說是情感教學最高層次的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強調人的尊嚴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并肯定人的主體地位,感情教學在其本質上與馬克思主義肯定人的主體地位的觀點是一致的,所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學說為感情教學的確立與實施提供了哲學基礎,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情感教學,也就是教師借助一定的教育教學手段,通過激勵、調動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促進認知活動的發展,達到學生和諧健康的情感品質培養之目的,本文就高中化學中情感領域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實施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一、感情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作用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他的建立和發展是與實驗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化學實驗是研究化學和學習化學不可缺少的手段,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化學原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化學發展的每個里程碑都伴有成功的化學實驗,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應重視化學實驗的教學,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應注意到目的明確,操作規范并進行環境意識滲透,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求知欲,學生有直接的情感體驗,從實驗中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感情教學的主要內容
1、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因素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在化學教學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和科學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愛科學的情感,是化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一點上,化學較其它學科有著許多獨特的優勢,例如在講"金屬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內容時,可結合我國的豐富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的新成就,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在實驗教學中,要積極創造條件,指導學生認真操作、細心觀察、大膽探索,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創造的科學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
2、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因素
教師、學生及教材是教學系統的三大要素,也是構成教學中豐富、復雜的情感現象的三大源點。化學是典型的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因此,化學教學體系中情感產生的途徑很多。在現實教學中我們要改變以凱洛夫的五段教學模式(激發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運用鞏固→檢查效果)為典型代表的傳統接受式教學模式,長期以來一直統治著我們各級各類學校,它以教師為中心,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教學活動中,真正能引起他們積極情緒體驗的,首先莫過于教學內容本身所具有的魅力。當然教學內容是根據教學大綱及教材選定的,但任課教師仍有一定的靈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學科知識的發展現狀及社會文化背景作適當的取舍、調整和增補,使內容富有情感,再現“昔日”風采。
例如《原電池》一節,即從一節干電池可使燈泡發亮引出問題:能否利用所學知識自己來設計一個電池呢? 學生嘗試利用實驗桌上提供的實驗用品進行實驗。 學生利用不同的材料:Cu、C、Zn、Fe交叉作電極,利用相同的材料作電池,用裝置中的電解質溶液改換成非電解溶液等完成實驗。然后通過討論,對原電池的定義、原理、實質、形成條件、一般規律等有了正確的認識,最后讓學生解剖干電池,認清干電池的組成。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主動獲取知識,并運用新知識分析、歸納、解決新問題——干電池的工作原理。
在原電池的實驗過程中,有的學生發現在鋅棒中有少量的氣泡產生,這使得一部分學生覺得很奇怪,因為他們知道鋅棒是負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銅棒是正極得到電子有氫氣放出,那為什么會在鋅棒上也產生氣體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把學生分成兩組同時實驗,由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提問假設,通過實驗設計,討論交流最后解決問題,所以教師與學生在共同的教學活動中必然結成一定的人際情感關系。這里所指的情感不僅包括教師對學生個體的情感,而且包括教師對學生群體的情感,不管教師本身是否意識到,這種情感都是存在著的,只是存在的狀況不一樣。
3、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因素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要素,是構成教學活動中豐富而復雜的情感現象的又一個源點。與教師一樣,學生也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有感情的人,但學生與教師又不一樣,他們是教學的對象,又是處在身心發展過程中的尚未成熟的個體,在教學活動中他們更多地是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進而促進其內部情感的形成和發展。①有的學生表現出對學習活動的酷愛,具有較高水平的理智感;有的僅憑興趣喜歡某些學科;有的學生則抱著無所謂的淡漠情感,似乎“學習嘛,就是那么一回事”;有的學生甚至厭惡學習活動,產生厭學情緒。②學生對教師的情感總免不了帶有敬意的色彩,尊重是對教師的最基本的情感成分。但隨著師生接觸、交往的深入,這種情感也會發生變化。有的學生由對教師的尊重,發展為敬愛、愛戴;有的則由尊敬演變為敬畏、畏懼;有的甚至惡化到對抗、憎恨的地步。③這種情緒基調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對學生各方面都將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可以說,情感教學的關鍵,便是調控學生情緒,使之處于最佳的情緒狀態。
【參考文獻】
[1]田軍,初中化學教學初中生情感培養現狀的調查研究首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5)
[2]尤蘭萍,感情教學教學解讀[J]職業教育研究。2004(7)
[3]林玉珍,感情教學的效應探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2003(7)
[4]趙德成,新課程實施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評價[J]課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