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延霞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日新月異,學校里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跟不上步伐,必須要有新的教學方法來替代,而“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就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和實際動手相結合,來培養學生,特別是中職學生的動腦和動手的能力,來適應社會對技工人才的需求。文章主要就是對“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必要性和要求、效果做了客觀的分析。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課程開發;項目教學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236
為加快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的步伐,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充分體現“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學特色。探索技能人才的培養模式,近年來,職業教育戰線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進行教學理念的研究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在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上,教師不可能照搬那些關于教學方法的訓誡與教條,教學方法即包括教師的教法,也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法,是兩者有效組合,不同的教學內容特點各異,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取最合適、最實用的教學方法。其中“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為一種頗有代表性的教學方法。結合實際談談如何有效構建“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1 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體系
課堂教學總是以服務于課程為目的的,要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建立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連的課程體系。2005年,溫家寶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出“我國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高職院校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類型和目標及其具體規格定位應包括職業定位和學術定位兩個方面。根據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和崗位群的具體要求,明確應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能、職業素養。要做好這部分工作,老師和學生應深入企業,社會學習、調查和研究,整理出專業相關的職業工作崗位。通過對職業崗位群的工作過程分析,確定職業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務。通過對主要工作任務的典型工作內容調查,再結合行業標準及崗位規范要求,確定出職業崗位群的不同的職業能力要求。通過對職業能力需要的知識點、技能點和素質點進行整理,確定出本專業需要開設的學習領域課程。老師的一線參與,使得教學改革不再停留于文字表面,不再孤立的紙上談兵。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更明確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知道為什么要開設相關的學習課程,明確課程的性質、能力目標。讓理論學習和實際工作緊密聯系起來,為后期的課堂教學的實施指明了方向,為做好“理實一體化”教學奠定基礎。
2 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內容
要實施好學習領域課程的教學,教學內容的選取至關重要。內容的選取應適應現代企業的需要,并且適合用于教學的內容。選擇具有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該任務的工作過程可用于學習一定的知識、技能,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可以將某一教學課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結合在一起,并且與企業實際生產相聯系。學生能根據任務說明獨立進行計劃、工作的機會,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可自行組織、安排自己的學習行為。內容具有一定難度,不僅是已有的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且還要求學生能運用新學習的知識、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任務完成后有明確而具體的成果展示,師生可共同評價項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學習方法。通過學習,學生能夠自己克服、處理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項目的設計遵從學生學習認識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技能訓練到綜合技能訓練。項目的設計也遵從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具有難度、梯度的項目,適應不同基礎的學生完成,即使難度最低的項目也能滿足課程大綱要求。
項目設計得是否合理,主要看項目是不是被大多數學生喜愛,能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積極性。一個成功的項目設計,不僅能讓學生學會相應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培養出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并能挖掘出自身的潛力。
3 落實好“理實一體化”的項目內容
根據前面的闡述,勾畫出了一個美好的藍圖。要讓藍圖實現,達到預期的效果,就重在落實。“理實一體化”就是要讓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交替進行,融為一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握不好教學環節,或者只是形式上的理實結合,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甚至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耽誤學習。新課程改革下,教師由原來的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學過程的講解者變換成了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教師要明確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觀念上的轉變就要求教師要從學生出發。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主要起引導、指導、誘導、輔導、教導的作用。教學場地也發生了變化,原來的理論教學場地在教室,實踐操作在實驗室,場地很單一。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現在教學的場地也變得多樣化起來,可以根據要學習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場地。在實訓室里,學生就可以很直觀的了解、深入,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并且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掌握基本的技能等。還有現場參觀學習、企業現場教學等。如何落實好“理實一體化”教學,主要應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3.1 落實好學生的分組學習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根據項目的需要把學生分成幾個人一組,每組成員分別設置不同的職務。不同職務的同學要履行相應的職責,小組自身就可以進行內部事務協調,技術指導,可以實現輔導、管理、任務分配、組員成績評定等工作。每組成員由學習能力強、中、弱同學組成,實力盡量均衡,避免個人關系好的同學分在一組,有意識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項目小組中,職務可以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使每個學生都能對自身的組織、管理、協調等能力得到鍛煉,充分調動學生對自身職業素養全方位提高。分組教學不僅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增強學習自信心,而且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職業素養,老師也有時間對一些特殊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
3.2 基于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形式的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中采用了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自主探究學習。項目布置后,先由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嘗試,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也就是學生“做”的過程。小組學生相互討論,老師參與但不指導。當小組內無法解決時,組與組之間進行討論,體現學生的“合作探究”,也是“學”的過程。當在完成項目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當仍然解決不了問題時,老師加以啟發引導,學生重新思考。
參考文獻:
[1]付迎剛.探討中職汽修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培養策略[J].華章,2014(5).
[2]泰興順.基于工學結合一體化汽車運用技術專業課程標準開發[J].職業技術教育,2011,32(2):39-42.
[3]龍福印.淺談中職汽修專業新型“訂單”培養模式[J].中國市場,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