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朝良
摘 要: 高中數學是很重要的基礎學科,背負著素質教育中的歷史重任,對培養高中生的綜合素質有很重要的意義。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高中生的數學素質,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是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問題。本文主要介紹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高中生的數學素質。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數學素質 提高方法
目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傳統的教法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教學照常盛行,課外作業負擔重,超負荷的專業量和訓練測試題,使學生喘不過氣來。這樣的教學后果,使學生做習題時只注重套用公式、習慣于機械模仿,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不高,不能與當前社會需要的智能型、創新型人才的教育現實接軌。因此,要適應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切實減輕高中生過重的課外作業負擔,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重點還在于加強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此,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新課程的要求,談談幾點看法。
1.探討數學素質概念
對于數學素質的概念,大家各持己見,一般是指在先天基礎上,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學習數學的能力,是一種心理狀態。對于教學目標來說,可以分為數學知識、社會需要及語言交流等方面,主要是從人的實際生活需求而提出的。我國認為數學素質是數學的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美國認為數學素質是學生懂得數學的價值,對數學的信心,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掌握數學思維的能力。
2.提高數學素質的方法
2.1理論聯系實際
不同地區不同高中學校的學生條件互不相同,教師的水平和經驗也不一樣。所以,教師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本原則,適當擬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一是根據教學大綱,依靠高中數學課本,但又要從實際出發,不照本宣科。因此,教師必須深入鉆研課本,教學過程的每一個基本環節都要充分緊扣課本。有的典型習題,應盡可能地找出不同解法,花大力氣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讓學生懂得如果只停留在一兩種解法上,其他解法就不會被發現。因此,必須善于動腦筋,多思多想,不斷從各個方面試解,只要學生的解法是正確的就行。一題多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熟練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的培養必須是有計劃地安排在各課時處理,盡可能地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高中數學課本畢竟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來源,因此,要培養學生獨立讀懂課本的自學能力。教師在講授新課時,應讓學生先行研讀課本,從中挑出問題,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看學生是否真正讀懂,不懂的則讓學生補充或教師補講,這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古人說,有教無類。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先了解全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不同學生基礎知識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在使用統一高中數學課本的基礎上,使他們教有所別、學有所得,且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逐步得到提高和發展,故對于每節課的教學,可根據預定的教學目的和內容難易程度,在備課時,編造若干個層次要求不同的問題,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提供給各類學生思考、回答或練習,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得益,爭取把各類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
2.2培養思維能力
現代數學教學思想是把培養學生數學素質作為數學教學的根本任務,把發展學生思維作為數學教育的潛在目的。提高思維素質是提高數學素質的關鍵,數學的思維素質主要是指準確性、敏銳性、邏輯性、獨創性和辨證品質。一是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高中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我們要重視搞好邏輯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應用題中的思路和方法,使學生的回答理由充分、層次分明,先說什么,后說什么,條理清楚。通過不斷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推理能力,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數學素質得到提高。如“△”在幾何中是三角形符號,而在代數中則是指一元二次方程根判別式。強化數學語言的教學,注意同一對象的不同語言互譯訓練,它有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如幾何中“A和a”、“直線a經過點A”與“點A在直線a上,記為A∈a”是三種語言的互化。一個學生能否流暢地解決問題,關鍵在于能否準確理解互譯各種語言。二是加強學生辯證思維的培養。辯證思維是從聯想、發展、運動、變化的視角考察教學對象,反映教學中的辯證思想。廣泛有序聯想是培養辯證思維的重要途徑,引導學生廣泛聯想,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這有利于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與邏輯思維。三是培養學生獨創思維能力。獨創性思維具有新穎、奇妙、流暢、變通等特征,表現為思路開闊,善于聯想。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打破常規思路,從思維定勢中解脫出來,多思善創是培養獨創思維的好方法。
2.3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學生如果沒有充分集中注意力,三心二意,就不可能順利學習,也收不到預期效果。而學生的注意力往往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對一些抽象的道理卻不能引起注意。而數學教學中抽象的知識居多,這也是學生常說的數學課枯燥的原因。因此,在教學中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便促使學生學會知識,提高智力,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是發揮圖示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中生的思維特點仍是形象思維占主導,對具體形象的實物比較感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教材內容,充分發揮教材圖示作用和運用直觀教具的作用,逐步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激發他們的興趣。例如:在講解三角函數中《函數的圖像》這節課時,可以利用課后習題中求彈簧振子的振幅、周期、頻率這個題目引入本節課,把它做成Flash課件,創設問題的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把學生的學置于問題中,使整個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培養過程。這樣通過創設直觀問題情境,使教學活動在知識和情感兩條主線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識通過情感功能更好地被學生接受、內化。二是精講多練,使學生保持興趣。精講多練是減輕學生負擔,實施素質教育的手段之一。在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精講與多練相結合。根據教材的特點,精心設計新穎有趣的練習題,讓學生在課堂上練習,消化鞏固當堂所學的教學內容。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課堂練習中直接了解到學生當堂掌握的知識的反饋信息,發現存在問題,可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這樣不僅能鞏固知識,加深記憶,保持學習興趣,而且能再次激起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使學生的思維、智力得到開發,從而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