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
摘要:新課改提出以來,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要求就成為教育的改革重點,傳統教學的教學方法已經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新時代的教育必須要充分發揮人本思想,以學生的想法和學生的發展為第一要義。應運而生的多媒體教學形式就大大地促進了教學的有效性。就如何將多媒體教學應用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做了一些討論。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教學;生物教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153-01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其滲透進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教育領域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視。多媒體電教設備不僅能夠將傳統的教學內容展示清楚明白,還能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綜合感官,進行多方位、全方面的知識認知。
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活化教學內容,優化學習方式。
初中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但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面對抽象、廣泛的生物學知識,學生學習難度大。因此,針對這些學習上的問題,在教學中積極引進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理論直觀化、生動化,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改進學習方式。如在教學細菌這一課時,由于細菌形體十分微小,無法用實物展示,學生也沒有形象認識,這時多媒體教學就能夠很好地彌補這個不足了。筆者先利用多媒體展示細菌的形態結構,接著便用多媒體設置以下問題供學生思考:細菌的結構和動植物的細胞結構有何不同?根據細菌的結構推測細菌是何種營養方式?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對微生物知識進行探究,使學生對微生物有了直觀的認識和了解。
(二)化抽象為直觀,突破教學重難點。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等和學生進行交流,往往在教學重點、難點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由于認知手段的單一性,學生仍然感觸不深。多媒體豐富的再現力和表現力,打破了時空的限制,為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提供了有利幫助。如在講“形成生殖細胞染色體減半”時,針對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若采用動畫將細胞分裂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過程展示給學生,然后結合教師的講解,這一難點就迎刃而解,從而降低學習難度,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課堂教學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設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維。
多媒體技術是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把文本、圖像、音頻、視頻有機地整合在一起,能夠為學生創設一個具有生動形象、身臨其境、栩栩如生的教學情境。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的是動態、形象知識,而不是課本上那些白紙黑字的抽象知識,這種多感官的綜合運用為學生提供了近似親臨其境的學習環境,結合各種啟發方式,使學生產生“要學”的愿望,再引導學生對各種問題進行思考,使學生輕松進入學習過程中。
二、運用多媒體促進初中生物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個對某一學科或者問題產生強烈而穩定興趣的學生,就會把這門學科作為自己的主攻目標,學習過程中就會自覺地克服重重困難,排除種種干擾。也就是說,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實踐證明,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依靠教師的引導與啟發。生物課程是一門相對枯燥的課程,就更加需要教師的啟發與引導,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多媒體技術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有利條件。比如,在講授第一堂課時,為了激發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我們利用投影為學生播放人從受精卵成長為嬰兒的過程、利用生物技術種植黃瓜的過程……這些問題對于學生來講是似是而非、又樂于了解的。我們通過多媒體手段就可以極大地激發他們的興趣。再比如,在講授某個問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我們在講生態平衡時,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人怕老鼠、耗子吃貓、老鼠吃雞”的故事片,啟發學生思考:以后還會發生什么故事?這個故事說明什么問題呢?這些問題對學生極具誘惑力,他們躍躍欲試,急于想知道答案。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聽課,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授課效果好。
(二)利用多媒體播放畫面,豐富學生感性認識。
中學生處在半幼稚半成熟階段,他們的思維水平還處在感性認識階段占優勢階段。對于生物教學中某些相對難理解的、學生缺乏感性認識的內容,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教學實踐中也恰恰證明了,利用多媒體教學,在創設愉悅的課堂情景、求知的課堂情景、成功的課堂情景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營造氛圍,加深理解。
多媒體課件在幫助教師進行有效的課堂導人和解決教學難點問題的同時,也可以起到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的作用。例如,在講授《光合作用》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大自然美麗植物的圖片,讓學生在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的同時,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對美的感受力,同時也讓學生有興趣投人到學習活動中去。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還可以給生物課堂教學營造一種舒適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輕松接受生物知識,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點的感知和理解。例如,在講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一課時,由于學生積累不夠,對自然界的知識掌握甚少,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觀看課件中,增強對自然知識的掌握,激發學習生物的熱情,迅速融人到對知識的探究中。再通過對米勒實驗進行直觀演示,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
總之,多媒體教學是現代科技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高效率的教育手段,為生物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促進多媒體與生物教學的有效整合,使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畢景梅淺談多媒體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優勢及注意問題田中國校外教育,2009(8)
[2]周勇多媒體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田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6)
[3]周萬琴對初中生物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研究田科教文匯,202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