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慶超
摘 要: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基礎,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傾向。而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啟迪思維、開發智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和關鍵。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建立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本文就此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談談筆者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意識;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099-01
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同時又應用于實踐。因此,我們教師要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 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我長期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在以下幾方面有意識地開展了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一、營造創新的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為主,而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必須開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例如在教學了圓柱體和圓錐體的體積后,我出示了一個不規則的物體,要求學生想辦法求出它的體積。學生通過認真的討論交流,設計出了一個計算這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案:先將一個容器里放一些水,然后測量并計算出現在容器中水的體積,再將不規則的物體放入容器中,再測量并計算出放入不規則物體后現在容器中水的體積,容器內水的前后體積的差即為這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這樣通過交流、討論、合作等學習方式,既可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與別人溝通的能力,也可培養學生的探索思維能力。再如,在教學了年月日后,我出示了這樣一題:“某同學從出生到現在只過了4個生日,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他是哪年哪月哪日出生的?今年2002年他能否過生日?”學生對此展開了討論,我則適當予以提示。學生很快找到了答案:這個同學是1988年2月29日出生的,因為只有閏年才有2月29日,所以除了1988年以外,只有1992年、1996年和2000年才能過生日,今年2002年不是閏年,因此他今年不能過生日。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數學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獨立思考,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嘗試探求新知。學生自己能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暗示,學生自己能通過自學課本掌握的,教師決不代替講解。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學會,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中測量圓的周長時,我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請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我用這種方法,你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而后,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我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后,因勢利導,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周后留下的痕跡?!澳銈兛吹降膱A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這樣,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三、參與實踐創新
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動手操作、嘗試錯誤和成功等活動,讓學生接觸貼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身邊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掌握觀察、操作、猜測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發現意識。例如:在組織一次班會之前,請同學們預算一下需要多少費用。先告訴學生現有經費多少,再要求學生調查活動所需物品的價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帶、氣球需要多少錢等。調查后繪制成表格,并要求學生思考探究:根據學生人數去購買各種小吃、水果需要購買多少?有多少種購買方案?哪一種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礎上既能把教室裝扮得最漂亮又能讓同學們吃得最開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學可以獎勵一顆智慧星。這樣學生們三五成群,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們將各自的探究結果匯報給教師后,教師將較有代表性的方案選出讓學生進行比較探究,選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種或幾種加以表揚獎勵。這樣將課堂知識與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緊密聯系,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究,有效的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生活中。
四、培養好奇心
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地追究問題罷了。”一語道破了創新和發現的真諦:好奇心里、問題意識和鍥而不舍的探求,是獲得成功的前提。為此在教學中我注意以設置情境激發學生好奇心為前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例如,教學《能被2、3、5整除數的特征》一課時,我一開始讓學生任意報數考考老師。結果學生無論舉出什么數,我都知道它能否被2、3、5整除。這時,學生就會很好奇地問老師:您是怎么斷定這些數能否被2、3、5整除的呢?有什么奧妙嗎?可見,學生提出問題來,緣于教師激趣和創設良好的發問情境,來源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它能使學生帶著渴求的心態去探求其中的規律。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使學生樂于提問,使他們自覺地在學中問,在問中學。
總之,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能選取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使得學生能比較容易地找到相應的實物或者模型。在教學中教師并應該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典型事例,教給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發現生活數學,喜歡數學,這樣的教學既有利于教師的組織教學,也利于學生的操作探索。同時還可讓學生經歷應用數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享受成功的樂趣。通過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探索性地學習,培養其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最終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其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