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華偉
摘 要:小學生年齡小,有些“學困生”的心智水平與生理發展沒有同步,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緒不穩定,稍微放松要求,學習就會掉隊。因此,平時要多關注“學困生”,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上都能得到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285-01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情感。由于各種原因,在小學中普遍存在學習困難生(簡稱“學困生”),這些學生智力正常,但學習困難,厭學情緒明顯,難以達到義務教育規定的基本要求,與同齡的大部分學生相比,這些學生在學習上有明顯的困難,需要教師給予特別的關注。
一、形成數學“學困生”的原因
1、學科原因
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與系統性強并且應用廣泛等特點,在教學中若不能正確把握這些特點,就有可能使學生產生學習困難。數學以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作為研究對象,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往往是拋棄了客觀對象許許多多的具體特征后獲得的。這種抽象性使得數學學習活動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要求更高,如老師告訴學生“直線是無限延伸的”,但是學生用眼睛所看到的只是圖上長度有限的線段,它的“無限延伸性”只能在腦中想象。數學的系統性強,學習新知識是建立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如果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內容達不到規定的要求,不能及時掌握知識,就形成了連續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如果沒有及時查漏補缺,造成新舊知識的斷鏈,形成學習困難。數學的廣泛應用性,又要求能應用知識解決靈活多樣的問題。習題的形式多樣,也可能使得思維不夠靈活的學生產生學習困難。
2、非智力因素
(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意志較為薄弱。數學學習中的“學困生”往往成績不好、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他們普遍對學習數學知識缺乏興趣,求知欲不強,意志薄弱,特別對于某些抽象性較強的概念、定理的學習困難很大。有些學生一遇到計算量較大、計算步驟較繁瑣的題目,就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缺乏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堅韌意志和信心。有些學生自控能力差,平時貪玩,經不起誘惑,不能堅持學習,成績一旦滑坡就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這就要求教師用極大的耐心、誠心和熱情去融化他們心里的堅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習方法、策略是影響學業成績的又一因素。小學生年齡小,學習的自主性差,沒有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往往是課堂上聽課,課后完成作業了事。學困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忽視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重要環節,也不善于比較、歸納、總結,不能使所學知識形成網絡,加上理解不深,從而影響數學知識的掌握。
(3)社會和家庭的影響。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由于游戲廳、網吧,大量的不良影視作品等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吞噬學生純凈的心靈,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強,注意力渙散,放縱享受,不求上進,脫離集體生活,厭學,棄學等。
3、教學原因
(1)課堂教學以師為本,忽視對學生的研究;教師講得過多,學生練得過少;學生的思維完全處于被動應付狀況,缺乏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忽視知識的形成,使一些知識在理解上出現片面而又得不到及時矯正的學生漸漸形成“學困生”。
(2)教學要求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過高的要求加快了學生的兩極分化,導致“學困生”的產生。
(3)作業設計不合理,學生普遍把作業當作“任務”對待,學生作業抄襲現象嚴重,作業有效度極低,難以反饋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教師難以據此對“學困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
二、轉化數學“學困生”的對策
1、激發學習熱情是前提
俗語說:“親其師,信其道”。當學生喜歡一位教師時,就會喜歡他所教的學科,就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學好這門學科。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教育是真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理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因此,教師要關心、熱愛、尊重學生,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尊重學生,承認每個學生的人格尊嚴和人格平等,尊重是每個人最深沉的內心需要,是學生進步的內在動力。對于“學困生”,教師要傾注更多的愛,時刻把他們放在心中,有意無意表現出對他們的關心:問一問學習狀況,談一談生活中的困難,找一找他的進步。這樣使他們感覺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點燃學習的熱情。
2、形成學習數學動力是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學好數學達到學習目的的內在動力,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處于最活躍狀態,增強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力。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為了激發“學困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應善于結合課堂教學講一些數學發展史,介紹數學的最新成果和數學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的知識。新課引入應盡量選取學生摸得著、看得見、有親身感受的生活實踐的例子,使學生意識到身邊處處有數學 ,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重視和興趣 ,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3、改進教法學法是關鍵
(1)面向全體學生,采取分層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識的能力總是有一定的差別。教學中如果用同種教學方法或向學生提出同一要求,將會出現“尖子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鑒于這種情況,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實際,可采用分層教學解決這一矛盾。如采用形象演示,分析對比,分散難點,放慢速度,盡可能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輔導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發展空間,既促進優生能力的發展,又能調動“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
(2)跟蹤反饋,鞏固提高。小學生年齡小,有些“學困生”的心智水平與生理發展沒有同步,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緒不穩定,稍微放松要求,學習就會掉隊。因此,平時要多關注“學困生”,嚴格要求,對于其存在的知識缺陷,反復訓練,直到正確掌握,磨煉其意志,抓反復,反復抓, 逐步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