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霞飛
摘 要:德育教學不是孤立的,它滲透于各學科中。德育教學如細雨,潤物無聲,數學教學是沙土,無時無處不滲透著細雨之水;學生似小草,時刻吮吸著沙土里的水分。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將德育本身的因素與數學學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德育內容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步內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實踐證明,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6-183-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技巧,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三者是有機地聯系著的,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其中傳授知識是基礎,發展認識能力,進行德育教育都是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進行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不斷增強德育意識,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把德育教育落到實處。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滲透德育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善于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滲透思想品德
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是通過人的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兒童年齡小,他們經驗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鮮明思想影響就越強烈。”在小學教學教材中,德育教育內涵十分豐富,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同時在教學知識時,注意發揮教材本身德育教育教育功能,不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教學中。例如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祖沖之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和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小數的人,這一成果要比外國人數學家求得的結果早一千多年。并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從中轉化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二、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理念很明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的教學應從生活出發,基于生活,為了生活。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途徑。利用數學中的生活因素是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首先是用好習題,教師一方面應充分利用教材中承載德育因素的習題,另一方面還要不斷針對教學和學生實際,改變和開發新的習題。其次是用于生活,比如在教學“克可千克”的教學中,通過開展市場調查、超市購物等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很多商品上都標有質量,如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等。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后,布置學生調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袋大米、一臺電視機…;學了“時分秒”,學會安排一天的作息時間表;學了《認識鐘表》后可讓學生在星期日記錄整點時的活動;學了《統計》后可讓學生統計主要道路上車輛通行的情況,為交通局制定車輛分流方案提供參考。學生在實踐、體驗、感悟的過程,體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和力量。
三、利用插圖進行德育教育滲透
小學數學課本中的插圖,除了其數學知識教育功能外,編者還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利用插圖的形式,蘊含豐富的德育教育因素。尤其是小學低年級數學課本中的插圖,有很多具有相當生動、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比如當學生看到“少先隊員幫助軍屬老奶奶干活”這幅畫,不僅認識了“7”這個數,而且主動提出“我們也要像他們那樣,向雷鋒叔叔學習,多做好事”;當看到“同學們進行航模表演”這幅圖,學習了認數“8”后,老師說:“大哥哥大姐姐們愛科學、學科學,做的模型飛機飛得高飛得遠,你們從現在起,也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為祖國做貢獻。”;當看到“同學們唱歌跳舞”這幅圖,學習認數“10”時,正是國慶節即將到來之際,告訴他們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對學生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教師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了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德育教育。
四、在數學訓練中,拓展德育方法
數學的科學性和嚴密性要求學生學習數學要一絲不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習慣主要是通過不間斷地反復訓練來實現。通過嚴格訓練,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態度,獨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敢于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良品德。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優良品德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正確、積極地引導,從一點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還要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特點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高年級不僅要求學生聽課專心,而且要手腦并用作好筆記,解應用題時要借助線段圖分析題意、理解數量關系,計算時要選擇簡便方法,要自覺檢驗等。如在進行計算能力訓練時,我先要求學生認真審題,邊審邊思考:“題目有沒有抄錯?先計算什么?再計算什么?能否簡便計算?”在計算時要求學生一步一回頭,自覺進行檢查,做錯及時糾正,自覺分析錯誤原因,防止再錯,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對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小數點等必須寫清楚工整、規范,做完作業后要養成自覺檢查的習慣,端正認真學習,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培養獨立思考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認知目標出發,充分利用數學的學科特點,深挖小學數學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學性的和諧統一,使數學知識教學與德育教學有機結合,從而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云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J]. 中小學電教(下). 2011(09)
[2] 馬 蕊.讓德育之花開在小學數學之中「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