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云
摘 要: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培養了學生的團體合作和競爭意識,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發展。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研究,并試圖找出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方法,從而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
關鍵詞: 小組合作學習 小學英語 教學應用
合作教學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和互動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實現教學目標。《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因此應該在教學中重視對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和學習能力,注重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合作性,使學生感受到自主合作氛圍中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一、什么是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各國小組合作學習在其具體形式和名稱上不甚一致。綜合來看,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上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推動性,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教學任務的目的,改變教師壟斷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局面,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因此得以充分發揮。
二、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一)合理分組,以優帶差。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的,小組有不同的產生方式。教師在編排小組時,應根據班內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分組,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小組內學生的學習成績、交際能力、性別、個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而班級小組之間基本上是相似的、均衡的,其目的是在學生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一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進步,讓學習優秀的學生獲得自信。你會發現這些小老師不但自己進步了,還成為老師的好幫手,為教師減輕了負擔。
(二)合作競爭,激發興趣。
在英語教學上運用一些小組競爭確實能激發學生的求勝心理和集體榮譽感,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促進小組成員個個積極努力,爭取達到優勝。如教學六年級下冊Project 1“Being a good student”時,要求小組合作進行PK:“How to be a good student?”一方:A good student must...另一方:A good student mustnt…這樣的方法相比一味只是背句子更有挑戰性,更受到學生的喜歡。
(三)合作學習,合理評價。
要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建立一種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目的就是不斷調整小組成員的各種行為和活動的規范。必須改變過去單純鼓勵個人競爭的做法和相應的評價方式,將評價重心落在激勵小組集體合作達標上,及時評價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體驗成功學習的喜悅。教師要引導學生團結協作,使學生看到自己經過辛勤努力取得的進步,看到同伴之間共同奮斗的成績,進一步明白小組學習的意義,從而更好地開展小組學習活動,有效促進學習進程,使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在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
合作互動式學習評價可采用多種形式,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教師對學生評價、個人評價、小組內部評價與組間互評相結合,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教師可通過評價機制不斷引導小組成員向更有利的方向發展,并不斷校正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偏差。
三、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會遇到什么問題?
小組合作學習對提高學生實際的語言交流能力,以及與他人的合作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會遇到一些問題。有些小組組長只顧自己學習,沒有幫助自己的組員,有些同學因為基礎差不敢開口很少參與到小組活動中。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及時糾正引導,首先要從組長入手,讓他明白集體的重要性,也讓他觀察其他小組熱火朝天的學習氣氛;至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則要創造一些讓他們說的機會,給一些比較簡單的話題,把這類學生帶動起來。
小組合作學習還有很多值得探討、思考的地方,要實現有效的合作學習,還需要我們一點一滴地積累、一尺一寸地努力。小組合作學習和小學英語的結合是兩個新事物的牽手,這對我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何讓1加1等于一個具有實效的英語課堂將是我們繼續努力研究的目標。只要教師能時刻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就一定能走出合作學習的誤區,使合作學習煥發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