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容
摘 要:近年來,人們對孩子教育問題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數學作為教育的重點學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優異的數學成績,因此,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變得非常重要。在小學數學中滲透數學文化,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會極大地提升課堂質量。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工作經驗,對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談了一些看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文化;具體對策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小學數學課程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是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不斷的提高,讓數學學習成為一種享受。二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文化的滲透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其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念以及意識。研究調查顯示,現如今的小學數學課堂很難有高的效率,主要是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沒什么用,還有一部分學生覺得數學學習很枯燥,沒有一點樂趣,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數學教學的良好發展,因此必須要正確認識到數學文化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滲透作用。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具體措施有:
一、教師要創設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
首先,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必須要做好,根據課堂所講知識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采取的方式可以有看視頻、做游戲,讓學生在數學教學情境中很容易就學到了數學知識;其次,教師還應該多多反思自己的日常數學教學,找出數學課堂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應該注意的地方,來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最后,教師要做好在數學課堂中的引導工作,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比如,在教師講解重量單位時,可以帶學生去菜店參觀,通過客人和老板的交談,學生對克、千克這些重量單位有一些知識,然后在教師講解這些知識時,學生就會不由地想起菜店的情景,學生就會很容易地將數學知識吸收并牢記于心。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研究顯示,課堂氛圍的好壞同課堂質量成正比,課堂氛圍好了,學生自然會被數學知識吸引,會讓數學知識的吸收變得更加容易,從而提高其課堂質量。因此,在數學課堂中,首先,教師要創設同本節課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有吸引力;其次,教師還要將數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積極地聯系起來,將復雜的數學知識轉換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就會覺得數學很簡單,因而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最后,教師還應該重點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予以培養,講數學問題時首先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看看到底誰的解題方法最簡單有效,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比如在講解方程式3×x=15-2×6時,可以給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小明想吃雪糕,媽媽說只要你回答對我問的問題就可以。有兩張卡片上面分別寫的是3×x=y,15-2×6=y,但是這兩張卡片上x,y都被涂抹了,但是兩張卡片都是最后取得y,學生聽了以后,立馬會建立兩者的等號關系,然后就可以很容易地算出來x=1。
三、不斷優化數學課堂的教學環節
實踐證明,課堂教學環節的優化程度的高低會極大地影響其教學質量。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不斷優化數學課堂的教學環節,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1)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先向學生講解基本的數學知識以及技巧方法,然后輔之以課后訓練來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鞏固程度;(2)教師還要適當性地縮短
學生數學習題的練習時間,來提高學生所做的習題質量,在學生做完數學習題后,要求學生對其進行講評;(3)教師還要對本節數學課加以總結,并布置數學習題來加強學生的鞏固情況。比如,教師在講解到長方形的認識這一小節時,可以先向學生講解長方形的定義以及性質,然后布置給學生課后的學習任務——畫出生活中的長方形,學生會在課堂結束后,觀察生活中的實物,比如電視機、桌子,學生畫出各種各樣的長方形,不僅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美麗,而且還很容易地對數學知識起到了鞏固作用,學生的數學成績自然也會得到提高。
四、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第一,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教師必須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知識,同時還要對日常教學工作加以反思,創新出有利于數學教學的理念;第二,教師要不斷學習其他教師身上的長處。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才能不斷滿足于新課改對數學教學的要求。比如數學教師應定期參加有關思維能力的培訓,來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對自己的數學教學實踐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還應該多多進行數學方面的探究實驗,來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必須要做好,來創設出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其次教師要為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再次教師要不斷對數學課堂結構進行改革;最后教師應轉變自身角色,來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與時俱進,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從而為祖國現代化建設培養新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馬梅.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3(37).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