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秀麗
摘 要:學海無涯,趣作舟,引領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智慧火種,奠定學生數學起點,是小學數學構建高效課堂策略之一。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學生數學興趣學習的重要性,以學生興趣為內驅力,助推學生數學探究學習,構建學生數學信心,是小學數學有效教學之道,引領學生興趣,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興趣;數學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年齡普遍較小,他們有著自己的天性,故此興趣是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小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小學生數學求知的基礎。所以,筆者提出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考慮小學生年齡、身心規律,創設情境教學、設計游戲教學、實踐操作教學,持續激活學生數學興趣,讓小學生善于學習,樂于學習,愛上數學。在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略談引領學生興趣,構建高效課堂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教學之激趣
小學生天性使然,讓他們對一切未知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結合小學生生活知識,創設數學情境教學,有機結合數學知識和生活現象,給小學生設問提問,引領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數學探究動機。
我在講述《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時,在新課導入環節,給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提出有關問題,激活學生新課的學習興趣。如,我拿出了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肥皂盒、魔方、臺燈罩、墨水瓶、牙膏盒、罐頭盒等物品,讓學生自己觀察后,說一說這些物品的形狀。學生在具體的物品情境中,經過自己觀察、討論、猜想、驗證和歸納,認識正方體、長方體,明確面、頂點、棱、長、寬、高的含義,得出正方體和長方體的形狀特征。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出發,創設有趣情境,并提出形狀分類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對新課產生濃厚興趣。
二、設計游戲教學之激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天性,科學設計數學游戲,將數學知識融入數學游戲呈現給小學生,讓小學生在游戲活動中接觸數學知識,在不知不覺中熟悉數學游戲和數學知識,以數學游戲形式引領學生興趣,調動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小學生數學學習注意力和樂趣。
我在講授《解決問題的策略》一課時,結合小學生好玩的心態,設計了“雞兔同籠”的數學游戲,我向學生講述,我們這個游戲是要考查哪位同學可以最快應用數學思想解決現實問題,那么我們開始游戲了。那么假設我們有小雞和小兔共15只,一共有40只腳。問題是經過我們游戲要知道小雞和小兔各有多少只?游戲設計:我讓學生分別扮演小雞和小兔角色,假設小雞和小兔都是可以訓練的,我們吹一聲哨,小雞和小兔只抬起一只腳,再吹哨,又抬起一只腳,那么這個時候小雞因為是兩只腳就會坐地上了,而小兔還有兩只腳在地上。那么,從游戲中就可以得出:小雞有10只,小兔有5只。當然,在數學游戲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事項:第一,在數學游戲前,結合數學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數學游戲,并將數學游戲活動內容和注意事項給小學生講清楚、講明白,確保小學生知曉數學游戲的規則;第二,在數學游戲中,教師應認真觀察并記錄學生的游戲表現和行為,及時給予表揚和糾偏,引導學生游戲行為和數學學習,以防因數學游戲混亂課堂秩序;第三,在數學游戲后,教師應給予客觀評價,有效獎勵表現好的學生,鼓勵學生保持數學興趣。
三、實踐操作教學之激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天性,組織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實踐操作,以實踐操作形式參與學習數學,讓小學生從親歷操作中體驗數學學習,感悟數學知識,引領學生興趣,培養數學探究學習習慣,增強數學學習成效。
我在講述《體積和體積單位》一課時,為了更好地讓小學生認識體積和容積,領悟新知識,我給小學生設計了自主探究實踐操作活動,讓小學生用課前準備好的玻璃杯中分別倒水,放入不同的水果,對比分析其中不同物品占水多少,然后對比相同大小玻璃杯的容水量是否一致。經過在玻璃杯中倒水的操作探究學習,學生對不同物品的占水多少有了初步概念,對玻璃杯容水量有了初步認識,然后我讓學生自己思考,不同物品占水空間大小比較,經過學生比較和推向,得出物品占空間大小,并能自己推出物體體積就是物體占用空間大小的概念。最后,我讓學生自己推導舉例物體體積大小比較問題。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設計探究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大膽嘗試和探究,在樂趣中享受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多年教學中得到的經驗,認為數學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考慮小學生在學習中活潑好動、好奇心的天性,引領學生興趣,充分釋放小學生天性,讓小學生暢游在數學知識海洋里,通過數學情境教學、數學游戲教學和數學實踐操作,調動小學生的數學熱情,啟迪小學生數學思維,讓小學生在自然狀態下,學習數學知識,享受數學樂趣。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