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倫偉
摘 要:“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出自陶行知教育家一首詩詞,充分肯定了提問的效用。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也證明了有效提問可以為小學生激趣、設疑、引思,將問題提到點上,以小提問撬動大學問,讓小學數學課堂泛起無數漣漪。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課堂提問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緊抓這一點,為學生巧妙提問,以有效的提問表現形式激活小學生數學智慧,點燃小學生數學火花,讓小學數學課堂有聲有色、波瀾起伏,讓小學生入情入境、導學求知。筆者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深知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在教學中通過有效提問,讓小學生圍繞數學問題“生疑+質疑+釋疑”,在數學思維的運動中習得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創新數學思維。
一、有效提問之激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要具有生活性、真實性、趣味性和開放性,可以相機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誘發小學生好奇心、好勝心等身心特點,激發小學生數學熱情和動機,喚醒小學生數學學習心智,引發小學生數學積極思維,在最短時間內集中小學生心理活動,進入數學學習狀態,置身于數學問題中,不斷思維和嘗試,探求問題答案解決問題,實現小學數學三維教學目標。
如,在講述“折扣”問題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問題情境:周末,我在商場逛街,看到女裝有折扣信息,買了幾件打折的商品。折扣信息分別如下:圍巾原價230元,現價149元;羽絨服原價1099元,現價8折大酬賓。在學生看完這些信息后,我問學生:老師買的這些東西都是打折后的價格,是貴了還是便宜了?學生回答:便宜了。我又問:那么這兩件商品現價和原價之間的什么關系呢?這個時候,我看到有的學生皺起了眉頭,有的學生則相互之間討論了起來。在折扣問題教學中,我以學生真實生活為背景,創設問題情境,層層深入,在恰當的時候進行追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相信學生帶著這一問題進入新課學習,一定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二、有效提問之設疑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這就說明在學習過程中,要有質疑精神,才會有探究學習。故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圍繞數學知識有效設疑,以數學問題為牽引,突出數學教學重難點,給小學生拋出問題,引發小學生質疑,小學生在“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解決數學問題,理解數學知識點,突出數學學習重難點,掌握數學解疑方法和技巧。
如,在講述“加法交換律”知識點時,我給學生設計了加法驗算游戲“我在什么位置”。我在多媒體課件中,設計了相應的加法填空題,然后給學生不同的編號,伴隨多媒體音樂的響起和停止,編號學生需要找對自己的位置,確保加法等式成立。如,加法等式:345+( )+652=987+( )+345;328+754+( )=379+754+( );
( )+198+( )=230+( )+( );學生分別編號是:987、652、328、379、198、230、58、90。學生分別在游戲中,尋找自己的位置,345+(987)+652=987+(652)+345;328+754+(379)=379+754+(328);(230)+198+(90)=230+(198)+(90)。就在課堂結束的時候,突然有學生舉手,學生說,老師最后一個等式也可以是( )+198+(90)=230+(58)+( ),其中括號里可以是任意編號的學生號碼。看到學生這樣的回答,我是欣慰的,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能夠質疑思考了。那么我在課堂結束的時候,給學生布置了課后問題:我們在游戲中,滿足“和不變”要求下,有沒有別的可能呢?通過問題形式的有效設疑,相信學生可以進一步深化課堂所學。
三、有效提問之引思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效提問,還可以引發學生思考,啟迪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小學生應啟而發,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找出數學內在規律,以問題為導向,整合數學信息和反饋,在獨立自主思考下,找到數學問題答案,掌握數學知識。小學數學有效提問之引思,是將小學生置于探索者之位,在數學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發散數學知識,實現數學知識遷移,引導小學生知識思路的思考,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探究精神。
如,我在講述“有余數的除法”知識點時,有效把握“余數一定比除數小”這一法則,給學生設計問題:( )÷5=4……( )。在這一問題中,要求學生自己思考括號內填數,學生就會思考:先填哪個括號?最大可以填多少?為什么?讓學生通過自己嘗試和思考,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余數和除數關系這一難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把握課堂教學節奏,通過有效提問,圍繞問題激趣、設疑、引思,以提問藝術,舞出靈動課堂。在精心設計的問題教學中,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從感興趣到質疑、到思考,敏銳捕捉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敲鑼敲在點子上”,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實現高質量的數學教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