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呂洪斌
【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式和理念下,結合當下高中數學課堂的現狀,就如何發揮學生主體地位以及教師主導作用,以及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行為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學;提高有效教學;強化有效提問;有效教學過程
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最早提出了有效性教學的思想,其目的是尋求一種教學的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使學生可以多學.中國最早涉及的有效教學的思想出現在《學記》之中,如“善教者使人繼其志”,以及“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
2006年,胡錦濤同志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在尊重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新課改的思想方法正逐步深入教育之中,師生地位的轉變,既要求一線教師要調整課堂的授課模式,思考如何更好地、有效地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發展更為全面和自主,從而提高學生的個人數學素養,滿足青少年的個性發展方向和社會進步所需.我從三個方向來談一談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淺見.
一、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包含三個方面:首先教學要與預期教學目標相吻合;其次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再次教學目標要與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運用在數學課堂上,所需要達到的目標就是:(1)理解、掌握基本知識并能熟練應用并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2)提高各種數學能力:如抽象概括、數形結合能力、運算能力以及數據分析等基本能力;(3)強化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促進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4)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使其學會自主學習.
二、高中數學課堂的現狀
雖然國家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但在高考的指揮棒下,課后的時間里學生家長又給學生報了各式各樣的補習班,來鞏固學業.總而言之,高中數學的學習模式基本上是圍繞“聽課—做題—課后鞏固做題”這樣一個模式來機械進行的.換言之,就是還沒有脫離題海戰術,沒有有效地達到新課改的要求.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下面我來分析高中數學課堂:
(1)提問
在目前教學中,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提問方面存在著不足之處.如:提問的設計、提問內容、提問方式,對問題的處理以及對學生回答的評價都可以改進.教師常用一個問題或者多個相互關聯問題串起來之后,來組織課堂提問,循序漸進,但對于如何提高學生個人創新意識就有所欠缺.因此有必要腳踏實地,從實際問題出發,聚焦課堂,并對此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
(2)課堂教學
通常有經驗的教師通過往屆學生對書中知識點理解的難易程度來制訂教學計劃,來處理難點知識,化難為易.通過對類型題目的逐步滲透,舉一反三來開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都是在教師是主體地位的時候進行的.
三、有效教學之我見
(1)溫故知新
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我們常以舊的知識為切入點,既要考慮新舊知識的聯系,注意新舊知識的復習和自然過渡,又要對新知識做出概括性總結,以問題形式進行表述.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富有啟發性和探究性,又要分出幾個層次,既要照顧到基礎差、思維慢的學生,又要照顧基礎好、思維快的學生.
(2)重視提問細節
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無論難易,都要給學生預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對于有難度的提問,教師可以適當地分解問題以降低難度,對學生的回答循循善誘、反復校正,逐步幫助學生排除障礙,引導學生找出此類問題的“題眼”,讓其學會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尋求解決此類甚至相關類型題的常規辦法和技巧性方法.
(3)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①導學案
教師應提前將導學案下發到每名同學手中,讓他們在預習的同時完成導學案上的相關知識及內容.
②類型題目
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可能用到的數學知識和方法,以及引導學生如何拓展,深化類型題目,理論聯系實踐,學以致用.
③解題方法的探究
關注常規解題法和技巧解題法,對思路受阻的學生進行引導,分析原因和更正,對于一題多解的方法進行分享.
④反思
對于每類題目的解題得失進行反思,包括審題失誤,對特殊情況的考慮不足,以及對問題進行有效的挖掘和拓展延伸.在理解的基礎上對題目進行改編和研究,達到舉一反三.
新課改不僅僅是要學生和教師有所轉變,也需要社會的配合和理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而教師更需用自己的知識和個人魅力去感染、熏陶學生,因為“愛其師而遵其道”,事半而功倍,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