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疆作為多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地區,各民族自身擁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如何幫助新疆本土大學生在適應中華民族主流文化的過程中更好解決文化認同問題,對維護民族團結,夯實新疆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根基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通過對新疆高職院校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的研究,指出新疆高職院校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探討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的策略,增強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最終實現民族的大團結、大繁榮、大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 傳統文化 認同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8-0115-02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精髓,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幾千年來歷經磨難、涅槃重生,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歷史奇跡,成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的不竭動力。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再次提出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文化的傳承依靠教育,在大學生群體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這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的重要途徑。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的主要內容及重要意義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各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對新疆高職院校大學生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就是要對傳統文化中凝聚民族精神與人文內涵的經典內容予以挖掘、提煉、再現與傳承,激發、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驕傲感與認同感,并自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
1.1物質層面
主要包括了文化典籍、科技藝術、民風民俗與人文自然景觀。文化典籍方面主要有儒家經書、史書、諸子百家、《詩經》、唐詩宋詞、漢賦元曲、明清小說等經典篇目。科技藝術方面主要有四大發明、中醫麻醉、天文氣象、建筑、書法、國畫、京劇、茶藝、宗教等。民風民俗主要指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生禮儀和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人文自然景觀主要指祖國的大好山河與歷史文化古跡。
1.2精神層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民族精神主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民本思想”和“以人為本”的人本精神,“修身、齊家、平天下”和“天人合一”的和諧精神,禮儀之邦的禮治精神,“依法治國”的法治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自強不息精神,“言出必行”的誠信精神,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精神,揚棄、兼容并蓄、與時俱進的精神等。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的重要意義
2.1有利于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培養文化藝術欣賞能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各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對高職院校大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全面、系統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和素養,還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學會欣賞中華傳統文化,培養自身的文化藝術欣賞能力。
2.2有利于加強民族團結,形成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
“新疆的問題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可見,新疆作為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只有實現了民族團結,才能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而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精髓,文化在民族團結中起著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加強民族團結,關鍵在于促進各民族的文化及價值認同,雖然各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但又都根植于中華文化,都凝結著民族精神。因此,在新疆高職院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研究,可以使大家更清楚地認識到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格局,各民族在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中共同締造了中華文化,從而加深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自覺維護民族團結,自覺維護新疆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
2.3有利于培育正確價值觀,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精髓,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拓展學生人文視野、陶冶學生高尚情操、培育學生獨立人格、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中國作為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思想道德教育。中華傳統文化倡導仁、義、禮、智、信,主張克己、內省、修身、養性、踐履、躬行,這都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提供了豐富素材與借鑒范例,對于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增強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當下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本身就是對中華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揚。此外,中華傳統文化所承載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脊梁與血脈,是需要中華兒女代代傳承并發揚光大的,這本身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二、新疆高職院校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匱乏
新疆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度不高,傳統文化知識匱乏單薄,絕大多數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涵蓋的內容知之甚少,不能準確、全面、系統表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內容,自然也就談不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1.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審美偏差
受網絡媒體與各種文化思潮的不斷沖擊和影響,新疆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缺乏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很少主動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被充斥文化市場的各類通俗文學、快餐文化和“肥皂劇”等消費現象所綁架,人心浮躁,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細嚼慢咽,用心品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與閱讀取向更多地傾向于低俗性、娛樂性與游戲性。
2.原因分析
2.1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
迫于就業壓力的嚴峻形勢,職業院校辦學理念趨于功利化,課程設置過于實用化,最大限度地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學生人文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升。大學語文作為公共類人文通識課程,職業院校往往只注重了它的基礎性與工具性,而忽視了它的人文性,因而沒有很好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深刻內涵,使之更好為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培養學生文化藝術欣賞能力、增強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促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務。
2.2現代社會發展環境的影響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與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網絡媒體和各種文化思潮不斷沖擊和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社會行為,尤其是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導致當今大學生的審美觀念發生偏差,閱讀取向傾向低俗性,很少有學生主動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三、新疆高職院校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的策略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思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經過不斷傳播、發展、融合、壯大,已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同,成為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不斷引領著我國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社會主義道德、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意識形態。在多元文化共存的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碰撞,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不動搖,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甄別不同文化的優劣,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斷豐富已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就是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必須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
2.遵循“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原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要尊重多元一體的事實,遵循“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原則,即要教育學生不僅要珍視、保護、弘揚自己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也要充分尊重、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異與特色,在傳承本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的精華;同時學校也要有包容開放的精神,能容納不同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并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展示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與差異。
3.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與“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
高職院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必須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土壤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既要深刻挖掘與全面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層蘊含的精神品質與價值追求,又要結合社會實踐賦予“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大同”等價值理念全新的現代意義與時代精神,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孕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要盤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資源與范例素材,并將這些資源與素材用好、用活,結合現代社會實踐與時代精神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用好、用活了中華傳統文化中這些豐富的思想素材,才能真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4.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融入立德樹人實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關鍵在于入心入腦,要內化為學生的道德標準與行為準則,外化為學生的日常言行,而不是流于形式。這就要求我們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融入立德樹人具體實踐,首先要充分發揮好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一是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大學語文與思政理論課教材建設與課程教學,結合職業教育特色與地域文化特色,編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篇目,分層次、分內容、分項目組織教學,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化;二是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課程建設,在高職院校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類必修課程,使大學語文課程與文化藝術選修課程成為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優秀傳統文化素養的重要載體與主要渠道,讓學生像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一樣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三是要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科建設和研究平臺建設,為傳統文化的學習、研究、傳播及專業人才的培養搭建平臺。其次要組織開展好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認同感的社會大課堂,因此職業院校要積極拓展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多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陵園等革命教育基地,通過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與民族精神,增強歷史使命感;也可以組織學生多參觀歷史文化古跡,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育,自覺追求真善美。
5.大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與踐行活動
在開展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大力推行中華經典誦讀與踐行活動。通過反復誦讀與踐行,不僅可以彌補高職院校偏重理工科和技能培養的弊端,構建詩意和諧的校園,將文化熏陶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還可以使學生在與中華文化、民族精神的對話中,不斷強化自身的歷史責任感、社會使命感與正義感,凈化思想,提升境界,培養情商,完善人格;更是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同化與塑造每一個學生。
新疆高職院校在大學生群體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既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培養文化藝術欣賞能力、傳承民族精神的客觀需要,也是促進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在需要,更是維護新疆社會穩定與長治久安的現實需要。只有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洗禮,大學生才能正確認識民族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才能積極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只有認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疆的大學生才能主動融入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高度認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的大團結、大繁榮、大發展。
參考文獻
[1]龔洪濤.在青少年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11(6)
[2]劉和鳴.對新疆強化“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教育的思考[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
[3]秦宣.關于增強中華文化認同的幾點思考[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0(6)
[4]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網
[5]中國傳統文化網
作者簡介:梁細蘭(1980.9-),女,高校講師,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