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霞
摘 要: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實現美術課程總目標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將花泥畫作為媒介,引入課堂教學進行課程的實踐探索,不僅能豐富和拓展美術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其美術實踐能力,使其享受創造的樂趣。
關鍵詞:花泥畫;拓展性課程;創造性思維
一、兒童花泥畫拓展性課程的開發背景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實現美術課程總目標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已經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美術教學中注入“新鮮血液”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是何等的重要。
花泥畫也叫彩泥畫,就是以特制的彩色畫泥為主要材料創作的工藝美術作品。花泥畫顏色鮮艷,并具有浮雕效果。花泥畫的主要制作原料彩泥是用紙纖維、黏土、顏料等材料配制而成的一種環保型彩色的泥狀物,是一種提倡自己動手、動腦,發揮個人想象力的新藝術。
將花泥畫作為綜合實踐與藝術教學的契點,就是貫通美術課程與學生綜合實踐通道的一個很好載體。新課標有一句話:“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隨著生活越來越豐富多樣化,學會自己動手做DIY在當下已慢慢成為一種潮流。曾幾何時,學生隨意丟棄的紙屑在校園中隨處可見,成了一個老大難問題。通過花泥畫的原料制作,即將常見的紙巾DIY制作成彩色畫泥能發揮“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也使美術課程的內容和形式更豐富多樣。
二、兒童花泥畫拓展性課程的開發研究
1.確立花泥畫課程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把學生分成低、中、高三個段,各段根據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設定三維目標。在實踐中,我們將根據具體實施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
2.確立花泥畫課程教學內容。基于學生年齡特點、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角度出發,我們從以下幾方面來精煉花泥畫的創作內容:源于童話童謠的課程內容、源于圖騰文化的課程內容、源于風土人情的課程內容、源于名人名畫的課程內容、源于自我創意的課程內容。
3.編寫花泥畫課程教學用書。按照由簡到繁原則編寫包含“花泥畫簡介、工具材料介紹、學習步驟、基本技法、創作步驟、疑難處理、作品欣賞等”內容的小學“花泥畫”學習書籍,人手一冊,供師生使用。
4.組織實施“花泥畫”課程計劃。確定各學段課時數,確定課時內容,制訂校本課程表,利用綜合實踐課,指定教師按課表進行每周一次花泥畫教學活動。教導處會同教科組進行指導、監督、檢查。
5.探索花泥畫課程評價機制。根據三維目標,實施多元評價機制。按照“知識、興趣、特長、創新、成果”五項指標,對學生進行過程性和結果性評價,確定五個星級等級制度。以學期為過程性評價節點,頒發星級證書,激發學生花泥畫的學習興趣。
三、花泥畫拓展性課程的實施途徑
構建發散式課程網絡,可以歸結為“五式”課程特色,即:“一中心·二結合·三階梯·四途徑·五學法”。
1.“一中心”:圍繞花泥畫的藝術特點為中心進行課程開發。
2.“二結合”:以培養學生“興趣”和發展“專長”相結合。
3.“三階梯”:實施“低階梯段”“中階梯段”“高階梯段”的分層教學。
4.“四途徑”:開辟花泥畫校級社團課、花泥畫班級課程、花泥畫第二課堂、花泥畫親子活動。
5.“五學法”:獨立自主創作學習法、同伴平行創作競爭學習法、小老師帶徒弟榜樣學習法、團隊合作創作學習法、家庭組隊親子創作學習法。
四、兒童花泥畫拓展性課程的實施策略
第一步:認知——啟發視覺性思維
認知是花泥畫創作的起點,更是一種適合小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最便捷的美術載體。鑒于花泥畫的獨特性,我們通過“化繭成蝶”識花泥、“變廢為寶”做花泥等方式來引領學生走近花泥畫、認識花泥畫。
第二步:品讀——培養圖像解讀能力
讓學生在品讀中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從而產生創造美的欲望。在欣賞中思維得到碰撞,制作方法得以優化。通過分析作品、擴大知識的互動,能對作品進行優劣的評價,在欣賞過程中交流經驗,總結方法,品味收獲。
第三步:臨摹——培養美術表現能力
通過認知和品讀,學生跟著老師來模仿花泥畫的制作方法以及制作過程,讓學生在試一試、比一比中通過動手實踐慢慢領會制作方法。通過掌握一定的制作方法后,再嘗試臨摹優秀畫作來逐級提高制作難度,培養學生美術表現力。
第四步:創作——啟發美術創造性思維
創意是藝術的靈魂。鑒于花泥畫的獨特性,我們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來引領學生發現創作素材,醞釀出獨特的創意:可以通過統一主題來施展各自的創意和技法,也可以通過自擬主題來進行個性創作,還可以與其他藝術相結合衍生出新的作品。
第五步:賞評——拓寬作品表現形式
對作品進行欣賞評價,不僅能使學生學會審美、發展視覺感性能力和語言描述能力,還能積累經驗和創作素材,拓寬美術作品材質,豐富作品的表現形式。將不盡如人意的作品進行選擇、改造、組合,使其演繹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態。
五、兒童花泥畫拓展性課程的評價機制
兒童花泥畫拓展性課程的評價機制包括三個方面:即教師教學情況的評價、學生學習方面的評價和課程實施情況的評價。
1.教師教學情況的評價——包括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并對評價結果與教師考核評優掛鉤,促進教師教學的積極性。
2.學生學習方面的評價——包括考勤記錄、學習效果、自我評價等方面進行評價,并對評價結果與學生的考核評優掛鉤,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課程實施情況的評價——包括課堂實錄、家長評語、網絡投票等方面進行評價,并對評價結果進行匯總分析,促進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兒童花泥畫拓展課程開發實踐的道路上,我們將且行且探索。
參考文獻:
胡秀梅.幼兒園美術課程資源的探析[J].學前課程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