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永富
摘 要:課堂教學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課堂教學活動,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制造或創設的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即一要聯系生活,創設情境;二要加強直觀效果,創設情境;三要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情境;多媒體;直觀;生活
課堂教學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課堂教學活動,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制造或創設的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這樣可以讓高中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創新的樂園。
一、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高中數學的教學內容有相當一部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往往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啟發性和應用性,而這些事例大都可以轉化為數學問題。如果老師善于發掘這類事例,讓它走進高中數學課堂,將會讓數學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形象可感、深入淺出,也會讓學生產生一種熟悉感、親切感。這樣的教學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好奇,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學生大部分喜歡吃比薩,售貨員喜歡把比薩切成各式各樣的形狀來賣。這些售貨員在切比薩的過程中有新的發現和思考:一刀最多可以把比薩切成兩塊,兩刀最多可以切成4塊,三刀最多切成7塊,那么8刀最多能切成幾塊?老師把這個發現帶到高中數學課堂,為高一學生學習數列帶來了生活中的實例,為高一學生注入思考的活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教學時,教師用多媒體出示比薩店售貨員切比薩的情景,并引出問題:“怎樣用數列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時有學生說:“從題目的已知條件可知數列{an}中,a1=2,a2=4,a3=7,要求的是a8的值。這時教師又提出:“那么,第四刀最多可以切成幾塊?”“最多可以切成11塊。”學生馬上答道。“請同學們觀察a1、a2、a3、a4間的關系并找出規律。”老師引導學生觀察,學生接著答道:“a2-a1=2,a3-a2=3,a4-a3=4,由此可得an-an-1=n(n≥2)”老師又問學生:“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求an呢?”“用累加法求得,所以a8=38”學生最后求出了答案。
由日常生活中的切比薩的小問題引出了數列問題,教師慢慢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列的遞推公式”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學生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討論過程中輕松愉快地領悟了數列的相關知識。
二、加強直觀,創設情境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精心設計數學知識的呈現形式,營造良好的學習研究氛圍,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創設形象化的問題情境符合高中生形象思維特點,容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愉悅學生的情緒,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講授幾何課時,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幾何模型來進行直觀教學,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或者利用一些半具體半抽象的模型及圖片來創設具體可感、形象化的問題情境,為學生多方位、多形式、多角度地提供可感的材料和場景,這樣會大大提升教學效果。如:教學棱臺的概念時,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棱臺的概念和特征,在講棱臺這一概念時,教師可借用多媒體演示由棱錐分割成棱臺的過程,這樣學生就容易直觀地掌握棱臺的定義,并通過棱臺與棱錐的關系由棱錐的性質得出棱臺的性質,同時讓學生欣賞到數學的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和愛好。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是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的基礎,但是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的,這需要后天的培養和養成。我們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要善于激發出學生“好奇”的天性。傳統數學課大多采用直白提問、復習來引入新課,給人一種平淡無奇的感覺,激發不出學生好奇的天性,傳統數學課堂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天下,這樣的課堂讓學生感到無趣無聊。而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多媒體的聲光、色形,圖像的翻滾、閃爍、定格及色彩變化、聲響效果讓學生活躍起來,主動起來,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也激發出來了,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教學效果會更顯著。
例如,在講“四種命題”這節課時,我就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制作了美觀實用的多媒體課件來創設數學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Flash動畫來演示一個故事情節:有一個主人很熱情地約了四個朋友一起過生日,結果只有三個朋友赴約,主人見人沒來齊,便說:“該來的沒來。”過一會兒,有一個朋友走。主人又說:“不該走的走了。”這時另一位朋友也走了。主人見情形不對,對剩下的一位說:“我又沒說他。”結果三個全走了。提問:主人的朋友為什么會走?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討論非常激烈,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也被激發出來了。
再如,在教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時,教師只口頭描述實際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學生是很難想象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比較集中的大型建筑物或名勝古跡等立體圖形來導入新課,這樣既引出了教學內容,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魔方、水杯、球、漏斗等實物的展示更具體可感,讓學生說出它們類似于哪些立體圖形,這是教師口頭敘述所不能做到的。再如,恰當運用多媒體可以使圖形的運動、平移、旋轉、對稱以及一些呆板、枯燥的圖形變活。圖形運動的直觀性,不僅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所理解,而且讓學生學會用動的觀點來處理數學問題,這樣就會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枯燥的內容形象化,教學過程得到了優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教學質量也得到了提升。這樣,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了教學情境,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新意識。
總之,如果能把數學融于美妙的有效的思維情境中,化問題為欣賞與挑戰。一節課既有知識的學習實踐過程,又有學生的情感創造過程,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教與學中來,積極思考又暢所欲言,你會發現他們一臉的燦爛和興奮。盡量多地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讓想象插上翅膀,我們的高中數學課堂一定能活起來,成為學生學習創新的樂園!
參考文獻:
[1]張輔,孟世才.創新學習課堂教學設計[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5(6).
[2]王穎.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 2009.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