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君 字敏
摘要:本文應用變式教學法對初中化學教學內容進行不同角度的探討,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最終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變式教學 初中化學 教學應用
引言
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對個性差異不同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變式教學”正好符合現代化教學理念,可以更好地使學生掌握知識、開闊思維、培養能力,本文從不同角度探討變式教學的具體應用。
1.化學課堂教學中變式教學的應用
1.1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效果影響課堂教學本身的效果,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該引導他們對化學學習產生足夠興趣。課堂教學的變式訓練是一種應用于教學中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的變式,通過變式教學可以使學生產生新鮮感,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因而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
例如在介紹CO2的性質時,可設計如下問題:向燒杯內放置兩根燃燒著的長短不一的蠟燭,將二氧化碳倒入其中,將產生什么現象?為什么?
變式訓練:對這一問題,A、B兩同學對此發生了爭論。A同學認為高的蠟燭先熄滅,B同學認為短的蠟燭先熄滅,兩個人誰也不能說服誰,因此兩人設計了下面的實驗判斷孰是孰非。
(一)放置兩支長短不一正在燃燒的蠟燭,將充滿CO2的燒杯罩在之上,結果是蠟燭都熄滅了。
(二)甲同學說長蠟燭先滅的理由是什么?乙同學說短蠟燭先滅的理由是什么?
(三)本實驗中哪位同學的猜想正確?
此題目里的情景模式將知識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教師通過變式訓練的課堂教學,增添了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更積極、更主動,不僅能掌握知識,而且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1.2加強理論知識的理解
在化學理論教學中,對概念的理解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基礎,對于枯燥生硬的概念,有時運用變式教學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講《常見的堿》一章時,先讓學生學習NaOH和Ca(0H),的性質等基礎內容,之后通過變式訓練讓學生探討酸、堿、鹽各物質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通過表格等形式表現出來。
學生在學習堿的知識時已經在腦海中對酸、堿、鹽進行了初步比對。經過教師引導之后,他們將這種比對逐漸拉扯出來,直至越來越清晰。這種方式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起到了較大作用。
2.在化學習題課中運用變式教學
培養發散思維是初中化學教學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幫助學生拓寬思路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內容,令學生從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而不是死記知識,一旦題目變形便不知所云。因此較好的拓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就是進行一題多解練習,教師在習題教學時應當針對課程中的重點進行變式訓練,有的放矢。熟能生巧,學生經過不斷練習后,不僅使知識的記憶更牢靠,最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2.1改變條件或結論
例如:原題:工業常用10%的稀硫酸去除鐵器表面的鐵銹。為配制50千克10%的稀硫酸。問:(1)需要98%的濃硫酸多少千克?(2)需要加水多少千克?
變式1:工業常用10%的稀硫酸去除鐵器表面的鐵銹。為配制50千克10%的稀硫酸。問:(1)需要98%的濃硫酸(密度為1.84克/立方厘米)?多少毫升?(2)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變式2:工業常用10%的稀硫酸去除鐵器表面的鐵銹。為配制50毫升10%的稀硫酸?(密度為1.07克/立方厘米)。問:(1)需要98%的濃硫酸(密度為1.84克/立方厘米)多少毫升?(2)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此題原題只需帶入公式即可,而變式之后產生了變化,變式1的問題單位從“千克”變成了“毫升”,因此就需要學生進行質量向體積的轉換。而變式2是將題目條件和結論里的單位都變為體積單位,學生若要帶入公式就需要先把條件的體積單位轉換為質量單位,再進行如變式1的計算。
2.2改變題型
例如:原題:如何證明某種混合氣體中含有CO、CO2和H2(請寫出實驗方法和相關化學方程式)。
變式1:填空題:將含有N2、H2、CO的混合氣體依次通過灼熱的氧化銅、足量的石灰水,再冷卻到室溫(假設各步驟均完全反應),則最后的剩余氣體是( )。
變式2:推斷題:
某種混合氣體其中可能含有CO、CO2、HCl和H2中的一種或幾種,現用混合氣體按順序進行如下實驗:
(1)通過澄清石灰水時無沉淀生成。
(2)通過灼熱的氧化銅時黑色粉末變成紅色,但無水珠出現。
(3)將剩余氣體再次通過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推斷:混合氣體中一定存在( ),可能存在( ),不可能存在( )。(假設各步驟均完全反應)
此題與變式雖然看似不同,實則考察的知識點都相同,學生通過反復練習鞏固了氣體化學性質這部分知識。
通過以上舉例,學生通過這種變式習題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加強對知識的實際運用,并且能使學生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
3.在化學實驗中運用變式教學
化學學習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實驗,將實驗與變式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對待化學認真嚴謹的態度,同時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1:設計實驗,讓學生在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內倒入少量水,蓋好玻璃片晃蕩幾下倒置,實驗結果是玻璃片不會脫落下來。學生都明白產生這種現象是由于壓強的作用,教師應繼續引導學生分析具體原因。之后做些變式訓練,比如將倒入集氣瓶的水量加大,看結果是否還相同。這樣開闊了學生思維,令他們對此性質的記憶更深刻。
4.結語
對于化學教師而言,需要不斷充實學習,掌握良好的教學方法,并且根據教育教學的發展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教師通過變式教學對學生進行引導,將“變”帶入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活躍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最終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指導老師: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