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試用)指出:小學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與因材施教的關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們教師的成長歷程中,總有一類人在引領或幫助著他們。他們是中外教育家或者是教育教學專家,如蘇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等,他們的教育理念歸根結底就是:無論是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還是養成品德與做人,無非是使我們的學校教育:讓學習真正發生。
【關鍵詞】預習;數學教學;課堂策略
一、預習讓一步,讓自學真正發生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始終提倡課前預習活動,每個孩子都可以通過書本、參考資料、電腦信息和周圍世界等來獲得大量的相關知識。所以,在孩子完整的學習模式里,在校期間,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自學來充實自己,因此學生沒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是不行的。
數學課的課前預習一般有兩個作用,第一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第二是幫助提高聽課效率。還有的說預習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在這里我們主要談的是培養自學能力。
預習讓一步,指的是課前預習需要讓孩子們自己獨立地去接觸教材的內容,讓自己進行新知識的閱讀和理解,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會起到顯著的效果。教師的讓一步,不是不管不問地開放式預習,也不是事無巨細地羅列綱要預習,前者會降低預習的效果,后者會讓孩子降低學習的興趣。預習讓一步,要求老師做到精準地提出預習的方向和范圍,甚至是預習達到的深度。使孩子們在一個相對的空間里自由發展,讓自學真正發生。
如:教學蘇教版五下《圓的認識》之前,教師可以這樣安排預習提綱:
(一)尋找我們身邊的圓
預習建議:觀察生活中的物體,哪些是圓形的?搜集一些實物或圖片,仔細觀察。
(二)嘗試使用不同的工具去畫圓
預習建議:利用身邊的工具畫圓。
(三)自己嘗試用圓規畫圓
預習建議:1.嘗試用圓規畫一個圓。
2.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圓規畫圓的步驟。
3.思考用圓規畫圓時要注意什么?
以上預習的安排,能較好地調動學生自學的自主性,能起到一定的學習效果。在聽課中我們還發現有的老師詳細地增加了如下預習提綱。
(四)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預習建議:
1.比較“圓上任意一點”、“圓內任意一點”、“圓外任意一點”有什么不同?
2.說一說什么是圓的圓心、半徑、直徑,再畫一個圓并標出圓心,畫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分別用字母表示。
3.用圓規所畫圓的大小和位置分別是由什么來決定?
以上兩點已不能成為預習綱要了,這是課堂需要研討的學習重點,可以以一張學習單的形式出現。現在要說明一點,預習單和學習單不是一回事。我們認為,所謂的預習讓一步,就是給學生留有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們盡可能地攫取更多的知識,帶到課堂上來交流研討。更何況,那樣滿滿的一份預習單,看起來既不美觀,又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降低了學習興趣,何談預習效果呢?
二、課堂讓一步,讓思考真正發生
如果我們看到一個教師在他的課堂上忠實地復述書本知識,雖然不可以說是錯誤的,但是我們可以斷定,這個教師離教育工作的高度和素養的境界還相差很遠的距離。
把學生的腦力勞動放在注意的中心。
學生的腦力勞動是教師的腦力勞動的一面鏡子。這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教科書是不能作為知識的唯一的來源的,它應當是教師善于彈離的跳板才好。
我們在聽公開課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教師動了很多腦筋,著力把自己所講解的很多知識都變得簡單易懂、毫無難度,使得學生們基本上用不著再進行思考。對這種課可以說是好課嗎?如果就學生的思考勞動情況來說,只能說這種課很平庸。教師已經把該思考的東西減輕到了極限,那就沒有掌握知識可言了。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退一步,是把思考的權利和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只有當知識對學生來說能夠激發他去進行探索,使學生產生需要而變成自己的東西時,才能稱之為掌握知識。當學生能主動運用舊有的概念、判斷和推理的時候,才是他們開始有積極的思考的時候。
三、總結讓一步,讓反思真正發生
關于知識的總結問題,許多教師在剛剛講過以后,自己感覺一切都很順利,就認為學生對知識已經懂了,于是就立馬喊學生來回答來總結,在這種情況下,會有一部分學生說不清楚,這樣做還不能認為就是知識的掌握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老師急于求成,自己代替學生來進行總結,直接把現成的概括好的要點輸送給學生,這也不是科學的總結知識,頂多只算是給學生頭腦中留下了什么痕跡的信息,這種信息還帶有迷惑性和不清晰性,至于學生能夠記住多少,記得多的多半是能力最強的學生。
筆者認為,好的總結,是在總結時讓一步,當新課和鞏固練習結束后,讓學生對剛剛學習過的事實知識、現象的實質進行獨立反思,嘗試用自己的思路表達出來。教師不要急于總結、概括,要給學生留出想一想、悟一悟的時間,讓反思在學生頭腦里真正發生,當一個又一個學生表達出來以后,再進行有序的梳理和匯總。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于讓兒童始終體驗自己的尊嚴感。綜上所述,教師的讓一步,就是還學習的尊嚴和自主力給學生,還思考的神圣感給學生。不逼迫學生,不急于求成,那么我們期待的學生學習的良好狀態就會真正發生。
【參考文獻】
[1][蘇]蘇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譯.《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