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庚元
摘 要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需要時間的沉淀,各階段的語文教學則應肩負起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的重責大任,相較于其它學科而言,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優勢突出,但是從近年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傳統文化繼承的現狀不同樂觀,需要在實踐中加以改進。本文將簡單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學的現狀,重點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繼承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展開相應的分析。
【關鍵詞】傳統文化;小學語文;繼承;現狀;策略
1 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學的現狀
傳統文化包含的內容較多,通過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學習與研究,人們可以很好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精髓,從中找尋到為人處世的方法與技巧。小學生是未來祖國的希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是社會發展與文化傳承的必然要求,片面的吸收外來文化而忽視本國的傳統文化是非常不可取的。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學存在些許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教學形式單一。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出現的頻率較高,但是除此之外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教學活動及內容較少,無法很好的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非常局限。其次,教學方法亟待創新。古詩文教學難度較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高,教師的引導方法與教學思路沒有及時進行拓寬,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不明顯,進而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新時期,教師應非常明確教學的主旨與目標,按部就班的教學對于學生的發展不利,這些都應在實踐教學中加以改進。
2 小學語文教學中繼承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
2.1 重視基礎教學,從漢字文化繼承開始。
傳統文化不僅僅局限于古詩詞、文言文、戲曲,因而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應從基礎開始,不要拘泥于形式。漢字是民族的瑰寶,它的演變過程就可以很好的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每一個漢字都凝聚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它是傳統文化得以繼承與發揚的基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從漢字文化教學著手,幫助學生更好的領悟傳統文化的內涵與趣味。漢字變化多種多樣,通過基礎偏旁部首的整合都能很好的表達出不同的意思,教師可以通過圖片進行文字演變的展示(如下圖),鼓勵學生進行仿寫,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樣,可以通過筆畫的增減來幫助學生認識漢字的博大精深。如“人”字加一橫就是“大”,“大”加一橫就是“天”、“夫”等等,諸如此類的漢字非常之多,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查字典,拓寬學生對漢字的認知。
2.2 重視氛圍營造,開展傳統文化教學。
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體現的非常明顯,如古詩詞、插圖等都能夠很好的體現出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教師可以以此為出發點展開傳統文化教學。古詩詞與白話文不同,學生理解起來也存在一定的難度,此時,教師可以利用現有條件來營造較好的氛圍,讓學生在古色古香的氛圍下,更好的融入古詩文的情境。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播放一些中國古典音樂,將每一首古詩當做一個故事來講解,讓學生在放松、愉悅的環境下感受到作者詩中蘊含的深情厚誼。如古詩《憫農》,教師可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農民種植作物的辛苦,幫助學生養成節約糧食、尊重勞動成果的好習慣。
條件允許的話,語文課上可組織學生進行畫國畫,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將古詩文中的情境呈現在紙上,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韻味。
2.3 以教材為中心
語文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軸線,即便是在傳統文化教學中也不能偏離教材。現下的小學語文教材編制都經過了反復的研究與篩選,它能夠很好的滿足小學語文教學的多種需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及選擇來進行深度開發,從中挑選出適宜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材料。現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形象鮮明的人物,如愛國機智的王二小、聰明的華佗與司馬光、勤奮好學的王冕、坐井觀天的青蛙、驕傲的空缺等等,透過這些角色的分析,學生可以很好的進行反思與學習,學會明辨是非,樹立勤奮好學、戒驕戒躁、愛國奉獻等優良的品質。
2.4 拓寬教學思路,將課堂進行延伸。
傳統文化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受年齡與識字量的影響,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都需要通過大人的輔助才能實現。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適宜的課外活動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如定期組織課外閱讀活動,學生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讀本,教師可在校內圖書館中借出讀本來填充傳統知識的空缺,讓學生在閱讀中汲取知識。《寓言故事》、《西游記》、《成語大全》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學生可以通過故事中主人翁的事跡來學到一些較好的品質,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修養。
2.5 教學生活化,弘揚區域文化特點。
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穩定性以及鮮明的民族性,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充分延伸到課外學習中,鼓勵學生課余品讀鑒賞傳統文化。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王安石《元日》這首詩中,“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教師可以將傳統的春節文化給學生進行滲透講解,人們喜歡春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也獨具文化氛圍。傳統文化在長期歷史發展中,集中表現在人們對節日的尊重與喜愛。
3 小結
傳統文化的形成經過幾千年的沉淀與積累,傳統文化中也蘊含著較多的文化精髓與人文情懷,通過傳統文化的繼承,小學生可以更好的樹立科學的三觀,掌握扎實的文化基礎。教學工作者應正視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計劃性的加以改進與創新,改變教學觀念,與時俱進的進行新思想、新方法的吸收與接納,真正的發揮出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為祖國的未來培養更多品質優秀、道德高尚、文化水平較高的小學生。
參考文獻
[1]馮實.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傳承[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02).
[2]張萍.趣味導向有機融入——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10).
作者單位
湖南省衡陽縣關市鎮中心小學 湖南省衡陽縣 4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