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摘 要】教育與時俱進,在近年來,我國教育相關部門反思傳統教學中的缺陷,結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重新制定了教學理念,并將之推廣。在新課改中,提倡學生的自主、個性、全面發展,這必定將在極大程度上影響教師教學方法的實施。而在研究適宜的教學方法過程中,我們發現分層教學法正是與這種理念相符的一種方法,它對學生因材施教,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為例,簡單闡述其中的分層教學具體實施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分層教學;實際運用
自古以來,許多人都喜歡將其他人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分為三六九等,這是人類的一種劣性,在教學當中也不乏這種現象。在幾乎每一個課堂上,我們往往可以發現,學生常被分為“優秀、一般、差”三個等級,而這種分類具有極大的弊端,即純粹按照成績劃分。教師如果不能以平常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則容易導致學生成績甚至人格形成的兩極分化,這將帶來十分嚴重的后果,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對學習的信心一落千丈,甚至因此而厭學、自卑,對他們的未來發展十分不利。而分層教學能夠有效避免這一情況的產生,讓全體學生都擁有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下文筆者將講述分層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實際運用方法。
一、教學實踐中做好目標分層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掌握課堂上目標分層的理念,在學習初始階段,就應該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有一個良好的分析和把握,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生活習性、心理狀態、品德修養等一系列現象,將學生大體劃分為幾個層次,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上,也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同學決定深淺快慢,當然,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培養要求是不一樣的。例如,對于學習基礎較好,理解能力足夠強的學生來說,就應該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鼓勵他們去探索新的學習方法,多接觸課外知識以充實他們的心靈,而對于學習理解能力較慢的同學來說,則應該為他們制定合理有效的學習計劃,并監督他們完成計劃。
二、課堂提問分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課堂提問是調動學生課堂參與、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對老師所講內容反饋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課堂問題的設置上也要有分層。對于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的學生,提問一些字詞方面的問題;對于基礎知識掌握牢固的學生,提問一些主觀理解的問題。這樣,每一個問題答對的學生,都能樹立起自信心,以后會更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文“兩小兒辯日”課堂中,這是個篇幅頗短的文言文,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在提問階段,學生對此的掌握程度也大有不同。因此教師進行提問時應當更加謹慎,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親切以及有趣。教師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對詞的認識,第二個層次是對句的翻譯,第三個層次是對整篇文章用自己的話語復述,這三個層次分別對應三類學生,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參與課堂的欲望,活躍課堂氛圍。
三、課外作業進行分層
課外作業是迄今為止,我國教育中公認的最為有效的,鞏固所學知識點的方法,在教學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因此分層教學中對課外作業進行分層,且對批改等級進行分層為重中之重。教師需要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在設計課外作業時,使得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作業可做,并且在可做作業的基礎上,有足夠的時間提升空間,引發他們潛藏于內心的競爭心理,從而得到不斷的提升。而在批改等級上,更應該以學生原本的基礎為對比,得到評價等級。對于學習基礎較差或一般的學生,教師對他們的要求應該是只需要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教學內容,即使只是碰到一點邊兒,但是如果有一定獨特的分析見解,且在做作業過程中認真負責,教師都可以給予鼓勵,并且以委婉的方式糾正學生的錯誤。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則可以提高要求,不僅需要言辭達意,更加需要添加自己的有理有據的創新理解,激發他們探索的欲望以及對疑難問題勇于解決的品質,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對專題練習的“縮寫句子”設計作業時,教師可以分別就不同的兩個句子采取三種不同的練習形式,并且將其難度呈階梯上升型,分別考察學生對縮句這一專題的掌握程度,同時還能夠提高每一層次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習興趣。以句子“一只美麗的小鳥快速掠過了清澈的湖面”以及“我們經常走進超市購買整齊的貨架上的物品”為例,因為第一個句子結構較為清晰明了,是最基本的知識點,因此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就第一個句子進行練習,對第二個句子進行自我提升,而基礎一般的學生則可以就第二句子進行練習,對于基礎優秀的學生,教師可以改變句子的考察形式,如對于第一句考察形式轉變為填空題:小鳥( )了湖面。鼓勵學生集思廣益,并且寫清自己選擇哪個詞的緣由,而這同時也可以作為基礎一般學生的自我提升作業。這三部曲適用于全體學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縮句的本質,并且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實踐中做好評價分層
在探討此問題之前,教師一定要把握這樣一個原則,即所有的學生,不論哪個群體都有自己的自尊心,現在的孩子尤其如此,所以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一定要在客觀公正負責的基礎之上,對每一個學生提出批評鼓勵和建議,當然,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評價標準也應不同。例如,針對前兩類學生,應該以批評建議為主,因為此類學生的問題較少,如果加以正確的方法去指導,在其學習效率上可以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也有利于學生學習態度的端正,不至于在其自主學習的道路上出現太大的問題。對于第三類學生來說,由于自身還存在著很多不足,所以一定要采取鼓勵為主的評價方式,使其確立學習信心,沖破心理上的障礙,切記不能打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定要循序漸進的幫助他們分析自身的缺點和優勢,讓他們真正的認清自己,從而激發出他們最大的學習潛能。
總之,分層教學是一個從課堂至課外都可靈活運用的教學方法,它要求教師在了解學生特征,理解學生思想的基礎上對各方面的教學進行不同的分層,使得教學內容與每一階層的學生都密切相關,并且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擁有足夠的信心和興趣進行持續的語文學習。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以分層教學為基礎,發展出更多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小學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喬浩.淺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2(2)
[2]葉紅媛.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4.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