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璐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面對的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他們的整體素質如何,直接關系著我們整個民族的命運。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要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必須要以人為本,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然而,小學生是一個個不同的個體,學生之間的差異可謂千差萬別,層次參差不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把分層教育的理念貫徹、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
關鍵詞: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策略
一個班級的學生在知識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如何讓優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這就決定了現行教育必須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實行分層教學。所謂分層教學,即在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即注重學生在同一班級中學習的共同特征,又重視學生個體發展中的差異性。那么,作為語文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發展水平的差異,設置不同層次的發展目標,激發學生的活力,改變學生被動學習、被動發展的狀態,努力形成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的局面,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呢?
一、以人為本合理分層
學生受到“先天的遺傳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形成了千差萬別的性差異。學習方式、接受知識等都各自不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就必須把他們以分層方式地契區分開來,根據他們各自的學習基礎,心理素質,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以及交際能力,并結合教材的要求把他們分成若干組、若干層面分別上課,分別指導,以促使每一個學生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我們一般采用以下方式進行分層教學。一是按學生現有掌握的基礎知識情況;二是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三是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等。每個學生在不同的課例中,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情況是不可能一致的,還有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他們的綜合素質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正如恩格斯所說的:“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我們必須要提高對分層教育、教學的認識,把它作為一種理念,并落實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才能使每個層次,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在教學中承認學生自學能力的差異,實行預習分層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學生善于獨立學考,而另一些學生則適宜在高度結構化的教學情景中學習。在這里,有的學生需要具體的說明解釋,有的學生需要更多例子才能理解一些概念,有的學生需要更加的激勵和強化,而有的學生則可能一聽就懂。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為了讓學生能更快適應新課的學習,很多的老師都會要求學生預習。這一點對高年級的學生尤為重要。按照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在下放預習提綱時不分層次,統一要求,努力影響學習的自學興趣,這樣,學生絕不會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預習時可試回答課后問題。要求學生預習時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題。第1題全班要完成,第2題大部分學生完成,第3題會做的就做。這樣分層預習,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這樣做,就會促使學生向上一層次靠攏,向高層次發展,達到分層推進的目的。
三、分層評價,及時調整層次
成功的評價反饋是對學生學習的最高獎賞,是激勵學生學習的有力手段,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學困生采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中等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指名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等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格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我,而及時調整層次是分層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如果固定學生的層次,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不求上進的消極現象。因此,要及時調整層次,使每個學生都有升級或降級的可能,具體做法是:如果A組中的某些學生成績下降,還不如B組中的某些學生,就把A組中成績下降的學生調換到B組,而將組中成績進步的學生調換到A組;同樣,C組學生經過努力成績進步了,也可以調換到B組,B組學生成績退步的也可以調換到C組。這樣,通過評價,使成績進步的學生上到高一層次,成績退步的學生降到低一層次,從而在班級中形成競爭意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在語文教學中,分層是以學生的興趣、個性、學習過程中的方法運用等層面的不同來分層的,標準不同,層次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動態的可以根據學情做出新的選擇。雖然每個層次的劃分標準不同,但各個層次都要固守一個原則,即要把鼓勵、喚醒、鼓舞學生的主體意識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
四、因人而異分層評價
每個學生的差異總是客觀存在的,不管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還是文化知識方面各自都有不同之處。因此,我們對每一個學生的評價也應相應地采取不同的法、形式和標準,在應試教育中,人們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個學生,即文化知識考試成績好,一切都好;文化成績差,那就一文不值。結果造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局面,大量的學生被迫厭學、棄學,成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給社會帶來了極為消極的負面影響。它的最大弊病就是忽視了學生客觀存在的著差異,直接壓抑了大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而釀成惡果。課程的改革就是要改變這種與當今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教育、教學局面。可見,評價學生的改革,是教育、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環節。
總之,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小學語文教學要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必須要以人為本,充分發展學生的潛能。分層激勵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從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保護自尊心、建立自信心出發的,它的實施是讓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最好的開發、個性得到最充分發展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