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珍
摘要: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一環。備課前,應該先鉆研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成竹在胸,切忌在備課時,認為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頭萬緒。
關鍵詞:備課;導入新課;備課技巧
過去的語文教學就是忠實而有效地傳遞課程的過程。教師只是充當了教材和教參的傳聲筒,只要把知識原原本本地傳遞給學生,就算完成了任務。新課改提倡“大語文教學觀”,“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語文新課標是我們搞好語文教學的羅盤,它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地位,語文教育的特點,各學段應把握的重點等都有明確的表述。面對這些新理念,新表述,語文教師只有加強學習,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才不會走彎路,或誤入歧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一環。那么如何立足于教材,開展備課呢?
一、備課中注意的問題
在備課環節中,也有著很多可能會與教學內容和效果背道而馳的做法,廣大語文教師一定要引以為戒,不要去形成那樣的習慣。筆者認為,要做好備課工作,首先不要簡單照搬,但是也不要千頭萬緒,教師必須在這二者之間做好權衡工作,準確定位符合學生年齡和身心特點的方法;其次,不要閉門造車,要熟悉學生,鉆研教材。再次,注意瑣碎的課堂提問。不難發現,有的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表達能力,有時候會一問到底,不管問題是否具有啟發性,在不該設問處濫問,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除此之外,不要盲無目的,要中心明確。如果教師對每節課程設定的教學目的不明確,備課時毫無目的,課堂上隨意發揮,學生只會茫茫然而不知所從,甚至對課程本身產生厭倦情緒;最后,忌程式定勢。根據小學生好奇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教師備課時,必須因文而異,教法富于變化,努力尋求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單調乏味往往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二、教材中心的提煉技巧
備課前,應該先鉆研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成竹在胸,切忌在備課時,認為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頭萬緒。蜻蜓點水的結果只能是淺輒止。下面介紹幾種提煉中心的主要方法:
1、題目分析法。一篇文章的題目常能反映該篇文章的重點和中心之所在。分析題目的含義(當然要結合課文內容),尤其是抓住“題眼”分析透徹課文的中心,教學重點就自然突出來了。
2、篇中揭示法。有些教材一開始就揭示出該篇的中心,有的則在中間用中心語句來提煉教材的中心,有的則篇末點題,抓住這些詞語就能夠提煉文章的中心。
3、歸納總結法。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層次,根據各部分或層次的主要內容,進而分析他們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從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點。
三、備課的“模擬講授”環節
模擬講授或訓練作為備課的最后一個環節,往往被人忽視。其實,教案完成了,是紙上的東西。紙上談兵不一定能取得實戰效果。要實現兩個飛躍,一是把紙上的東西變成腦子里的東西,成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變成形象,印在腦海里,形成意識。第二個飛躍是把意識變為行動,也就是能夠按教案的設想進行實際操作。有的教師寫完教案,要看幾遍,邊看邊想在課堂上如何動作,甚至對著鏡子演示一番,像演員排練節目一樣,若發現紕漏,則及時修改補充教案,直到滿意為止,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寫了教案就擱置一邊,到了課堂上再臨場發揮,就有點草率了。
四、備課“六忌”
1.忌簡單照搬
2.忌千頭萬緒
3.忌閉門造車 教師備課時,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等全然不顧,勢必降低教學效果。
4.忌瑣碎設問 有的教師一問到底,不管問題是否具有啟發性,在不該設問處濫問,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
5.忌盲無目的 教學目的不明確,備課時毫無目的,課堂上隨意發揮,學生只會茫茫然,所得甚微。
6.忌程式定勢 根據小學生好奇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教師備課時,必須因文而異,教法富于變化,努力尋求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單調乏味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五、“巧”用課堂導入環節
俗話說的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小學課程的本質和小學生身心特點來講,課程本身還是要在課堂理論教學中完成。因此,如何讓可能會枯燥繁瑣的文字知識變得鮮活生動起來,讓學生對接下來要參與的課程充滿興趣,用好用巧課堂導入環節無疑是語文教師成功的法寶。
1、導入設計的基本原則。導入新課和設計導語應遵循以下原則:首先,符合教學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課堂教學的導入,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導語,不要使導語游離教學內容之外;其次,根據授課的內容設計導語。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從教學內容中抽出有概括意義的一個或幾個問題,設計出獨出心裁的導語。再次,導入要言簡意賅或短小精悍。導入部分時間過長,使人有喧賓奪主之感;最后,導入的形式要豐富多彩。任何一種形式的授課技巧,一定要靈活運用,不可形成定式,使人產生呆板之感,導入導語也不例外。
2、導入技巧的運用。①提問議疑導入。緊扣課文設計一兩個問題,最好能總領全文,或從側面入手,對理解課文起關鍵性的作用。例如:《司馬光》一課,一位教師是這樣導入的:小朋友,如果平時你和另一位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他一不小心掉進了一個盛水的缸里,你有什么辦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來?今天要講的課文中的司馬光,就想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②敘述故事導入。小學生愛聽故事,通過講故事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興趣。如教《草船借箭》一課,老師就可通過講述孔明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借到十萬支箭的故事導入新課,學生興趣一定會很濃。③圖畫導入。通過圖像導入新課,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導入新課的藝術和方法還有很多,如笑話導入法、成語導入法、表揚導入法、觀察導入法、詩詞導入法、珍聞導入法等等。切記生搬硬套,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無論運用哪種導入方法一定要緊扣教學中心。
參考文獻
[1] 魏薇.小學語文教學法[M].濟南:齊魯書社,2010
[2] 陳陸玉.和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談談怎樣備課[J].新疆教育,2001(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