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方
【摘要】將問題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圍繞具體情境思考問題,尋求方法,讓學生更喜歡數學,樂于思考問題,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知識與興趣的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步.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策略
問題是引發學生思考的重要動力,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鍛煉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高中數學教學重視問題情境創設,采用有效的創設策略,讓學生更喜歡數學,樂于思考問題,全面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素養.
一、充分利用生活經驗,樹立強化應用意識
教師將數學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應用相結合,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體驗,感受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生活現象中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感知數學的應用價值.又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生活場景相結合,降低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難度,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信,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教學“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的內容時,結合現實生活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
師:根據你對該定理的認識和理解,能否從現實生活中找到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具體實例?
生:學校樹立的旗桿與垂直地面的墻面,天花板懸掛的日光燈與天花板都構成了直線與平面平行的關系……
師:請同學們從現實生活的應用實例入手,分析總結出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并進一步找到其具體應用的方式,探究在生活及生產中的應用價值.
數學源于生活,并最終應用于生產生活.教師需要認真研究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找到教學內容與生活現實的對接點,創設更多的生活化問題情境,讓學生從生活現實中分析數學問題,用數學知識去揭示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幫助他們學會應用,強化應用意識,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二、利用趣味現象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學生只有在學習中有愉悅感,才會對學習充滿興趣和熱情,高中數學創設問題情景一定要體現一定的趣味性,設計有新鮮感、趣味感、新穎別致的問題,不斷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培養他們持久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教學“等比數列求和公式”的內容時,為學生創設一個較為新鮮有趣的問題情境.如果你畢業后需要選擇兩家公司中的一個,他們所給的薪酬方案是這樣的:A公司每月按30天計工,每天給你發工資1萬元;B公司也是按30天記工,第一天給你1分錢,第二天發2分錢,第三天發4分錢,第四天發8分錢……直到30天.你愿意到哪家公司去工作.提出這樣的問題以后,學生非常感興趣,許多同學認為A公司給出的月薪30萬非常誘人,而對B公司根本看不上眼,以分來計酬,不假思考便選擇了A公司.而一部分學生雖然不敢肯定B公司,但感覺這背后一定有其特殊性,教師不會出這么簡單的問題,便開始計算比較,學生感到不好計算了.1+2+4+8+16+32+…自然引起思考,引出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計算問題.學習完本節內容后,再讓學生計算比較重新做出選擇,很多學生一臉驚愕,1073741823分,相當于月薪1700萬,遠遠超過30萬元.
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最好老師,設置富有情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饒有興趣地學習研究,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不斷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
三、借助數學文化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文化素養
高中數學教學重視數學文化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培養數學思想,感知數學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和解題能力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幫助學生更好地自學研究,推動數學進步,服務人類社會.
例如,學習反證法,不少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將原本正確結論硬是否定,并以此為前提進行推理,很多學生感到不能接受.此時可以引入王戎識李的故事.王戎小時候與同伴游玩,看到一棵李樹上結滿了碩大的李子,同伴一窩蜂地前去上樹采摘李子,唯獨王戎保持冷靜,伙伴問起原因,他說李子是苦的,大伙非常吃驚,問從何而知.王戎說:“一棵長在路邊的李子樹如果李子個大味美,恐怕早已采摘完,所以李子非苦即澀.”同伴品嘗果如其然.這個故事學生很感興趣,也能輕松領悟反證法的精髓,學會利用反證法進行推理分析.
四、利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鍛煉學生實踐創造能力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升華認識,培養能力.高中數學應引導學生在鍛煉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實驗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在實踐中感知數學的概念定理,驗證各種假設和推理,并讓學生在親自體驗過程中獲得直接經驗和深刻感悟,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
例如,學習橢圓的相關內容時,可以設計實驗問題教學情境:
問題一,將一定長細繩的兩端固定在同一點,套上鉛筆后拉緊細繩,讓筆尖在平面上移動,畫出筆尖的軌跡,判斷軌跡的圖形?
問題二,將細繩兩端分開一定的距離,并固定,再次套上鉛筆后拉緊細繩,讓筆尖移動,比較運動的軌跡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曲線?
問題三,不斷變化細繩的兩端間的距離,觀察筆尖運動形成的軌跡有何變化?
問題四,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比較運動的軌跡,不能夠構成橢圓的形狀.
學生通過實驗真正領悟橢圓的概念,體會到橢圓的限制條件,在實驗操作中強化認識,學會探究和總結.
總之,高中數學教學中,應利用問題情境創設,讓學生在問題的帶動下,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問題,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知識與興趣的融合,數學知識與數學文化的對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