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廷++王佳欣
摘 要:近些年來,小學新課程改革在全國進行開來。數學課程作為新課改的重點,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數學專業素養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性階段,為學生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數學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新階段,小學數學新課改給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引進新型的教學理念,不斷增強數學課堂的互動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數學有效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有效教學;探討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進新型的教學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設置一些具體的興趣性教學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使全部學生都參與進來,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探究精神、合作本領和創新能力,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模式,即在上課前按照數學課標進行備課,在上課過程中按照目錄給學生進行講授,教師很少和學生進行互動。這種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會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所以在小學數學新課改的背景下,增加數學課堂互動教學很有必要。本文通過分析三種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模式,希望為新課改下的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加大互動力度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還沒有完全發展,所以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設置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可觀的、可觸摸的教學情境中增加與教師的互動性,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在講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人教版)“角的度量”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認識量角器的基本大小,角的基本計量單位,并且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使用量角器測量一些角的度數,不斷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之后教師給學生測量教室里面的一把三角形坐椅上面的一個角度,同時給學生在椅子上面講述具體的測量方法和步驟,便于學生理解。之后教師指導學生每個人測量一個自己周圍的具體角度,并且用自己的量角器畫出一個30度的角,在同伴之間相互討論。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給學生設置具體情境的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引進“翻轉課堂”,加大互動力度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變傳統的“講授”課為“學生主動學習”課,進而加大學生與教師的互動程度,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完整的“翻轉課堂”需要合理的網絡環境、自覺的學生和充足的時間。
例如,在講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人教版)“我長高了”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測量的基本知識和統計的一些基本應用,不斷增強學生對長度的感知,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提出問題,即“同學們,你們知道咱們教室里面的窗戶、門,黑板的長和寬嗎?你們知道你們的身高是多少嗎?你們知道你們的胳膊有多長嗎?”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都在積極努力地進行思考,尋找一些測量方法,并與同伴之間進行討論。之后同學們在具體測量的過程中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即“老師,如果我想知道咱們班所以同學們的身高,那我應該怎么辦呢?”之后教師指導學生把自己測量的具體數學統計起來,制作成一個統計表,便于學生的記錄和觀察。這種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三、組織小組合作,促進教師與學生互動
小學合作學習的模式雖然一直被小學課堂教學所倡導,但是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所倡導的合作教學,是指在合作教學中,增加學生與教師的互動程度,培養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創新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有效教學。
例如,在講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人教版)“時間的計算”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一些時間計算的基本方法,通過小組之間的學習探討,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給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你早上七點六分從家出門準備去學校,到了學校是七點二十五分,那么你從家到學校一共用了多長時間呢?”指導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計算,同學們在計算這個問題的同時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即“對于相同小時和不同小時的計算方法有什么樣的不同呢?”學生通過自己小組內部的討論也解決了這個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使平時不敢發言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
在小學數學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設置一系列新型的教學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馬娟.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互動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2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