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學民
摘 要:人大監督具有法律性,就是以權力制約權力、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人大監督是代表國家和人民進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權,開展法律監督工作,確保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是憲法賦予各級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對于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地方法制建設和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主要針對經濟轉型時期,人大法律監督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人大工作;法律監督;思考;經濟轉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進入劇烈的經濟、社會轉型期。轉型期的各種社會矛盾凸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將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沒有將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民眾的權利保護和民主政治發展有效地結合起來。要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需要不斷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所有的這一切,都離不開法治的保障和法律的監督。
1 當前人大法律監督存在的問題
人大對司法行政執法機關進行監督是法律賦予的權力,同時也是人大自身的工作職責。法律監督在推行民主政治實現法治社會的歷程中尤為重要,也是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近年來,人大的法律監督可謂在繼承中發展,在探索中前進,在規范中創新。真正體現了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效能受到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崇敬。但由于經濟與社會矛盾的凸現,在法律監督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1.1 監督制度存在問題
監督制度嚴重缺失,不健全不統一,柔弱性較大,過于原則、剛性不足,主要表現在法律監督的權力沒有強有力的保障,相關規定太原則化,缺乏確切的法律依據和程序,在具體工作中無章可循難以操作,近乎無序監督和無保障的軟監督。其根源就在于法律賦予人大監督權的同時,并沒有規定對監督應當產生的法律后果予以保障。而這種狀況反映在現實中,就體現為人大監督更多的是靠政治影響,達到監督的效果,而不是依靠法律制度來保障監督權利的落實。
1.2 法律監督機關的監督缺位
英國歷史學家艾克頓說過:“權力傾向于腐敗,絕對的權力傾向于絕對的腐敗。”因此,監督者自身更需要接受監督,不能恣意和妄為,這是權力良性運行的基本規則。我國人民檢察院對立案、刑事偵查、以及審判、執行等等司法活動進行監督,都是法律明文賦予的權力。但現并沒有有效機制對此擁有龐大監督權力的法律監督機關進行監督制約。
2 如何加強經濟轉型時期的人大法律監督
當前人大司法監督力度和效果雖不斷增強,但監督過于原則、剛性不足,被監督者責任不明、監督權威缺失等問題依舊突出。社會上對人大監督“走過場”、“流于形式”等議論仍然存在,尤其是個案監督退出后,人大司法監督缺乏針對性和具體性等“硬傷”凸顯。
2.1 強化法律監督意識
強化監督意識,履行監督職責,牢固樹立依法監督的思想。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高檢院會議精神,深入開展“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教育活動,切實加強新時期法律監督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踐行“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工作主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學習教育,進一步貫徹落實全省、全市檢察長會議精神,牢固樹立檢察干警依法監督和敢于監督的主體意識,增強開展法律監督的主觀能動性。堅持服務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范市建設大局,緊緊圍繞中心工作開展法律監督,堅持全面落實執法為民的要求,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堅持人大對檢察工作的有效監督,不斷加強和改進法律監督工作,努力開創法律監督工作的新局面。
2.2 進一步完善立法
立法是法治的基礎,中國今后的轉型仍然需要法治的依托。黨的十五大就提出了到2010年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目標,這一法律體系的建成應該呈現這樣的狀況:憲法比較完備;各部門法比較周全;各部門法中的基本法律比較齊全;與法律相配套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比較完整;法律體系內部的形式和內容都比較協調等。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設目標已基本實現,但今后的立法任務仍然很艱巨,立法還要進一步完善。盡管現在已經具備了民法通則、物權法、侵權法、合同法和婚姻繼承法等,但要把它們都容納進一部法典,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另外,中國還有一些法律的內容已經滯后,需要通過修訂來進一步完善,比如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等都是如此。在今后的轉型時期,隨著情況的變化和轉型的需要,中國完善立法的任務仍然艱巨。否則,滯后的法律內容會對轉型產生不利影響。
2.3 發揮人大代表在推進經濟轉型中的主體作用
讓人大代表站在加快推進我區經濟轉型、實現資源型城市健康快速發展的最前沿,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發展第一要務履行職責。把加快經濟轉型作為根本任務,為經濟發展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和公正的法治環境。二要堅持以人為本,把代表好、維護好和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代表履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把“權為民所用,法為民所立,事為民所辦,話為民所說”落到實處。三要從代表人民當家作主的高度,認真履行代表職責,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到為人民謀利益上來。
2.4 不斷提高執法監督水平
一是正確認識執法監督中監督與支持的關系。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人大對同級國家行政機關進行法律監督,主要是監督它是否違憲、違法,而不是干預其日常工作。二是科學運用各種法定監督方式。人大既要敢于監督,又應善于監督,科學地運用各種法定監督方式,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三是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探索監督領域的法制建設,適時修訂法規條例,完善行政執法監督事項的提起、調查、審議、表決、處置等各個環節的操作程序,使監督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縣級人大必須加大對行政執法的監督,要注重改善行政執法活動,依法監督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增加農業投入和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要依法督促糾正行業不正之風、掃除社會丑惡現象。聽取審議政府工作匯報以是否依法行政為重點,在開展的調查、視察活動中,以解決行政違法問題、把各行各業納入法制化軌道為重點,切實解決亂罰、亂灘派、濫收,及以言代法、以罰代法、以權壓法等問題。
結束語
人大法律監督工作要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依法行使職權,增強法律監督的權威性;要堅持問題導向,抓住法律實施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推動問題解決、工作改進、法律實施;要堅持監督與支持的關系,寓支持與監督之中,形成推動工作的合力。
參考文獻
[1]漢密爾頓,等.聯邦黨人文集[M].程逢如,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246.
[2]孫廣義,鄭勇.加強我國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路徑探索[J].法制博覽,2013(11).
[3]謝鵬程.論檢察權的機構[C]//孫謙,劉立憲.檢察論叢: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80.
[4]石少俠.我國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一元論——對檢察權權能的法律監督權解析[J].中國法學,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