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雯雯
摘 要:游戲在幼兒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是發展幼兒個性的重要載體。《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
關鍵詞:區域活動;游戲;自主;幼兒
隨著課程游戲化的深入學習,自由、自主、創造、愉悅游戲化精神給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帶來了全新的認知,從理念到行為發生了質的變化。皮亞杰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只有兒童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調動,兒童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體。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思考:如何從主題區域活動中體現出游戲精神?如何科學地運用區域活動,促進幼兒快樂主動發展?不斷獲得新經驗?以主題區域為例,淺談區域活動的組織策略。
一、投其所好,創設適宜的區域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創設區域環境時,關注孩子的喜好。在玩中觀察,談中聆聽,把握孩子的興趣點,在原有經驗上,投其所好,創設區域活動。例如:小班幼兒特別愛聽故事,平時對好聽的故事百聽不厭,而且喜歡模仿。在小班主題《我喜歡》中有一個故事——《小兔乖乖》。孩子們對故事中的動物角色非常喜歡,經常模仿里面的對話和情境,了解小朋友原有的經驗,我們把區域以動物的家命名:兔娃小屋、小豬休閑島、老狼探索室、動物舞臺等,每到進區的時間,孩子們特別開心,她們都有自己喜歡的區域,會自主選擇角色進行游戲,他們在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方面有顯著的提高。
二、區域教育巧融合,彌補遺失的美好
區域活動所承載的獨有的教育價值,可以有機地將教育者的教育意圖滲透其中。根據觀察所得,考慮在主題的開展中在哪些方面需要教師采取相應的措施引導和幫助,滿足不同發展層次的幼兒需求。例如:在小班主題《我喜歡》中,小班幼兒學習《認識顏色》,由于幼兒的個體差異不同,大多數出現了不認識顏色或錯認顏色這種現象,為了使幼兒能認識幾種常見的顏色,讓他們嘗試將相同顏色的物體歸類。我們在《小豬休閑島》區域中,投放了各種顏色的魚簍、魚稈、小魚。孩子在釣魚時,將釣上的小魚按顏色分到相應的魚簍里,孩子在游戲中融入了學習的氛圍,不僅玩了而且學了,更彌補了能力較弱的幼兒在課堂中沒有理解的知識,使教育目標在游戲中達到了。
三、結合地方特色,關注本土文化
溧陽市天目湖中心幼兒園地處風景秀麗的4A級旅游度假區天目湖畔,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盛富饒的環境資源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幼兒園從實際出發,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會資源。我們把幼兒從“生活中的環境”引領到“教學中”,為孩子創設了具有天目湖文化的區域活動,例如:小班收集棉花、玉米等各種種子制成各種各樣的圖畫,投放到自然角;中班收集各種各樣的竹制品,如竹蜻蜓、竹籃、竹編、竹碗等投放到展覽區;大班幼兒收集了許多竹筒投放到美工區,進行改造。這些利用自然物開展的游戲極大地促進了幼兒創造力的發展,有效地激發幼兒親近自然的積極性、主動性,孩子對家鄉的風土人情有了更多的了解。
四、區域有機滲透,促進多元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活動應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的自主選擇。”區域活動源自于開放教育理念,是以個體學習為前提,通過區域活動讓幼兒觀察、取用、探究,并借此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培養他們自主、解決問題、表現自我及同伴友好相處等能力。
例:在美工區,我們用鞋盒蓋制作了有花有草的半成品的小場景,孩子們見了特別好奇,會說:“老師,這里好漂亮呀,像春天來了一樣,如果再有一些小動物就熱鬧了。”聽,多好的提議呀!這時,小朋友們就會根據自己的設想,自發找一些泥工材料及相應的圖譜參照學習,當然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困難,有的孩子會和同伴相互學習,發現孩子間學習效果比老師直接介入講解要好,有時候孩子還會用自己做的泥工在小場景里講故事,使活動材料更有啟發性。活動中,孩子話題多了,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真是一舉多得,區域活動的開展變得更加精彩、更有意義了。
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和老師就是他的天空,我們應以科學的態度、理智的頭腦,善于從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和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創設幼兒喜歡適合的區域活動,以開放的理念引領孩子自主學習,突出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區域活動真正能引發幼兒不竭的學習興趣,感受知識的樂趣與魅力。從小關注生活,學會生活,聚焦區域,綻放精彩!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