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榮
摘 要: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不論哪個學科,在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里,在寓教于樂的環境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快樂地獲得知識。對于語文更是如此,因為語文具有活力,具有趣味,因此,就更需要充滿愉快,進而真正達到“快樂學語文”的境界。
關鍵詞:快樂學習;激發興趣;和諧
眾所周知,語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同時也是最具有活力和趣味性的學科,它本應該是學生最喜歡的課程,但是事實上,學生卻把學習語文當作一件最枯燥、最痛苦的事,這也是語文教師最煩惱的。那么如何讓語文課趣味無窮,讓學生興趣盎然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了解學生,投其所好
如果語文備課脫離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注重學生的實際,就會使語文課失去師生的和諧。只有在課前備好學情,知道學生需要什么,才會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參與,這樣才能為快樂學習打下基礎。
在講授《飛上藍天的恐龍》一課時,我課前調查了學生都了解哪些恐龍,對什么最感興趣。得到的結果就是學生知道許多種類的恐龍,卻對恐龍的產生、發展充滿著好奇。于是我就利用恐龍與鳥兒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提出疑問。學生自然提到:這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動物會有什么聯系呢?這樣的問題一提出,就讓學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
二、多種手段,激發興趣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創設快樂學習語文的課堂,就必須利用多種手段激發興趣。
1.鼓勵質疑,激發興趣
興趣與問題總是相輔相成的。在學習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有所發現,敢于質疑,并對學生提出疑問的行為進行鼓勵,讓學生對語文更有興趣。在學習《搭石》過程中,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鄉親們急著趕路,還要把搭石擺好才肯離去。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經過探討,悟出正是因為急著趕路還要把搭石擺好,才更加說明鄉親們那無私奉獻、互助互愛的高尚品質。這樣的課堂,讓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有了學習的興趣。
2.以樂激趣,激發興趣
對于語文來說,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內外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四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學完之后,根據這一組都是有關童話主題開展“講童話”“編童話”“畫童話”的
綜合性活動,學生都樂此不疲。在學完《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之后,開展有關友誼的古詩接龍游戲。學生能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到“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思維一下子被激發出來。
3.利用多媒體,激發興趣
現代社會是個信息化的社會,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幻燈等多媒體教學設備,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刺激學生,把學生帶進一個他們喜歡的情境,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在講授《觀潮》一課時,我利用計算機將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深深與課文的語句融合在一起,體會到大潮的奇特、雄偉及壯麗。
三、重視展示,快樂分享
語文教學其實是學生的一種探究,一種感悟,因此要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在展示中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這樣就更能使學生積極地投入課堂中。
在課堂上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啟發學生,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鼓勵學生大膽說話,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每當學生回答后,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回答給予中肯的評價,比如,“你表達得很有條理!”“你的想法很新穎!”“你想的與我不謀而合”等等,這些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感受到自身的價值,促使他們不斷前進。
比如學習《電腦住宅》一課,當學到“廚房”這個設施時,讓學生說廚房炒菜設備的功能,他們紛紛按照課文的語句表達。此時,我引導一句:“你想不想擁有這樣一套設備?為什么?”學生被激起了興趣。有的學生說:“我想要,因為可以讓媽媽不用那么累?!蔽亿s緊評價:“你真是個孝順的孩子!”有的學生說:“我也想擁有,因為我可以為我奶奶做她愛吃的菜?!痹谖业脑u價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在發生著改變。
四、人格魅力,潤物無聲
只有課堂上充滿愛,才會讓學生感受到快樂。愛有許多種,一句表揚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親切的動作,這些都是愛的體現。雖然都是點點滴滴,但是卻在學生的心中扎下了根,長出了嫩芽,最后長成參天大樹,而學生也在成長中享受了快樂。
同時,教師還要以身作則,用正能量去感染學生。教師進入課堂時的微笑、飽含激情的語言都會使學生形成愉悅的心理,從而產生上語文課的快樂心情。當然,教師還要有豐富的知識,這樣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尊重、愛戴教師,這樣,學生自然也會對語文學科感興趣了。
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多的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語文學習的快樂是可以創設的,只要我們找到了途徑,就能讓學生走進快樂的課堂,進行快樂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戚韻東.快樂學語文:我的語文教學敘事[J].人民教育,2009(Z2).
[2]崔艷玲.讓學生快快樂樂學語文[J].新課程,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