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永晶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廣,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語文教學創新迫在眉睫。那么,在教學中該如何進行小學語文創新呢?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教學語言、學生思維等方面進行論述,分析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策略研究
教學創新在教學領域可以說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啟蒙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時期,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盡可能地采用一些新鮮有趣的教學方法,既能激發課堂教學效率,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下面,筆者將根據自己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一些看法,談一談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
一、巧用教學語言,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教學語言可以說是教學的藝術,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語言運用得越是高超,風趣幽默,學生在聽課的時候,往往很容易被教師的教學所吸引,反之,教師在課堂上所使用的教學語言生硬無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隨之降低。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注重對教學語言的應用與把握,運用恰當的教學語言激活學生的思維,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比如,在學習《楓橋夜泊》這首詩的時候,由于詩歌所描述的生活與學生現在的生活有著較大的區別,語言描寫也不像今天這樣簡單、直白,不少學生在理解這首詩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定的障礙,這種時候就需要教師運用恰當、適宜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可以將“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巧妙地運用教學語言轉化為一個故事,為學生描繪一幅詩情畫意的場景出來,讓他們聯想如果是自己一個人離開了爸爸媽媽獨自生活會是一幅怎樣的場景,進而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二、創設情境,巧抓創新契機
教學情境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較大的影響,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更快地融入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做好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在教學《東郭先生與狼》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在班級里讓學生分別扮演東郭先生和狼,將這個故事以小短劇的形式表演出來,小學生的表現欲強,對于這種活動他們往往是躍躍欲試,這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更容易被激發,在理解課文的時候,通過這種通俗的學習方法也更加容易理解。由此可見,在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創設一些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精心設計,注重環節創新
語文創新教學可以說是體現在教學的各個方面,而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更是不能忽略。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重獨具匠心的教法和過程設計,讓每一堂課都能夠撥動孩子心靈的琴弦,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啟迪、精神得到喚醒,學生的潛能得到激發、情感上引發共鳴。
例如,在教學《走馬燈的奧秘》這篇文章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父母的帶領下一起去燈會上觀賞走馬燈,嘗試制作一盞走馬燈,接著在課堂上和其他同學一起探討走馬燈有什么特點,思考他為什么能夠不停地轉動,教師在教學時,還可以適時地引進一些教學小游戲,通過各式各樣的提問讓學生思考,啟迪學生的思維,實現教學的目的和教學創新。
四、面向全體學生,改革作業評價制度
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評價較為簡單,多是通過考試或者是平時的作業練習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和檢驗,然后再根據評價了解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調整,這種教學評價方法雖然能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教學評價的周期過長,不利于教學的創新和發展,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也較為困難。
基于這樣的原因,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時候,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改革作業評價制度。例如,在教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時,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多是機械地按照書上的要求來抄寫字詞,小學生可能抄了幾個之后就全無興趣,但是教師如果換一種方式,讓學生先聽寫后抄詞,適當地增加一點作業難度,同時又使作業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必然會更高,而且在聽寫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掌握的一些字詞可以不用再重復抄寫,這樣也能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總之,時代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語文教學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教學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教育并非只是單純地傳播一些課本文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教育引導學生走向創新,開闊學生的視野,發散思維,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學會運用多種思維來解決這些問題,提升自己的能力,真正地實現“領異標新二月花”,讓學生的思維之花綻放得更加艷麗。
參考文獻:
[1]王麗杰.刪繁就簡三秋樹 領異標新二月花:《天火之謎》教學片斷與反思[J].小學教學設計,2015(25).
[2]王媛.刪繁就簡三秋樹 領異標新二月花:結合新《標準》上好書法課[J].成才,2015(10).
[3]閆玉良.領異標新二月花:教學切入方法例談[J].安徽教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