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麗
(湖北省仙桃市剅河初級中學)
摘 要:初中數學課程更多是注入了一種“自主、實踐、思考”。面對四面八方的信息注入,需要更多考慮的是怎樣辯證地思考和研究問題。現就如何將現代化初中數學轉變為開放式教學進行全面的敘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自主;思維訓練;開放式
初中數學課程在不斷地改變,每一個版本的出現都只有一個目的——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放性發展。教育對學生來說,就是完善三觀。怎樣的教育形式能讓學生體會到自身的價值,能讓學生在應有的教育中發揮自己本有的個性?這是初中數學課程想要追求的一個目標。
一、挖掘學生的興趣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科目,教師不能強制要求學生必須喜歡而且對任何科目完成得很好。教師能做的就是挖掘出學生對科目的興趣。為什么有些孩子對數學愛不釋手,而有些孩子對數學嗤之以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各自在數學上獲得的成就不同。喜歡數學的孩子,他能在解決數學問題中感受到獲得答案的那種欣喜和成就感。不喜歡數學的孩子,在一邊抓耳撓腮,對數學的那些勾勾畫畫卻依舊模棱兩可,這時他心里就產生了厭倦,他討厭數學的艱難和不得解,他害怕面對數學自己表現出的無知,在數學上形成的挫敗感對他來說是一種無情的打擊。
怎樣能挖掘出那些不喜歡數學的孩子的興趣,是很多家長為之苦惱的事。從事教育事業這么多年,我看到很多孩子為了數學而默默哭泣。我想,數學其實并不像孩子們心里呈現得那么可怕,只是他們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幫助不懂數學的同學重新了解一些概念的知識,但是要結合實例教學。例如,教學平行線相關知識,“為什么說兩條永不相交的直線就是平行線?”在孩子們心里很難理解這個概念性的說法。教師簡單地用一個立體圖形去解釋,教師轉動立體圖,讓孩子們親眼見證,立體圖形的兩條邊,在同一個平面內,它們與平面垂直,但是在它們之間沒有相交,所以它們就是兩條平行線。由簡到難,慢慢遞進。興趣是慢慢培養出來的,教師切不要操之過急。
二、造就一個開放式的教學環境
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曾說過:“在壓制的思想環境下,禁錮
的課堂氛圍中是不能產生創造性思維火花的。”教師在教課的過程里,要盡自己所能去帶動教室的氣氛,不要讓學生覺得壓抑。每一分激情的教課,總會換來你意想不到的收獲。老師在拋出問題之后,要尊重學生的意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不論學生的答案對與錯,教師不要刻板地評價,教師要采取夸獎的方式告訴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就是一個很好的起點,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運轉大腦去思考。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這樣他們會獲得有益終身的數學教育方式。
師生之間的互動會帶領教學和學生學習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師生互相交換意見,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促進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課堂氛圍,才會讓學生慢慢將不喜歡轉變為喜歡。
三、將教學融入生活
數學里邊的很多東西都會在生活里產生,給大家講一個生活教學。
我在教學“比例尺”章節時,有個學生就問我:“老師,你看書本里的南京和北京畫得那么近,是不是說,我們從北京到南京,一下子就到了?”為了讓學生對南京和北京真正的距離有一個形象的理解,我把南京和北京換成了學校操場。我將學校操場的長和寬比作一個長方形,讓學生們自己去解答出,用比例尺在紙上畫出的操場有多大。這時,孩子們都開始躍躍欲試,他們都渴望知道自己學校的操場在紙上能畫出多大的長方形。得出結論之后,那個問我南京和北京相距很近的學生對我說:“老師,我知道了,南京離北京其實沒我想得那么近,應該很遠很遠。”
學習中很多抽象的東西讓孩子們理解起來很復雜,就需要教師把抽象轉化為生活里的具象。書本的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的,所以將教學融入生活產生的效果會很好。
四、鼓勵學生舉一反三
老師要鼓勵學生舉一反三,課下教師可給學生布置適當的作業,但不能為了作業而去做。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解析一道問題,告訴學生用別的思路也許會得出同樣的答案。或者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用怎樣的思路解釋同樣的答案。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自己也就會動手去探索。這種做法不僅培養了學生多種思路解答問題,同時也告訴學生一個人生道理——沒有解釋不了的現象,也沒有開不開的鎖,只要你去做就會有答案。
初中數學教學在學生的生涯里至關重要,它的培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也是對學生腦力的開發和挖掘。身為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學生通過數學完善他們自己不足。在數學的領域里,沒有可怕,只要敢想、敢做、敢發現,我們就會尋找到數學世界的神奇之處!
參考文獻:
[1]羅小偉.中學數學教學論[M].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
[2]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