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池
(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第二中學)
摘 要: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學要求學生會一些基本的體育技能,強調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運動健康的意識,最終增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能夠健身強體,從小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下面談談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該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貫徹新課改精神。
關鍵詞:高中體育;新課改精神;教育理念
體育作為基礎性學科,似乎并不受到師生的重視,但是在改革和發展的大背景下,體育新課程改革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新課程教學理念強調“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由以往的教師傳統式授課轉變為師生合作式的授課方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再要求老師講學生聽、老師示范學生模仿,也不是以課堂內容為主,而是將學習融入活動中,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高中體育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引導、增強學生的鍛煉身體意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團隊協作意識,增強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積極踐行新課改的發展理念。
那么,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呢?第一,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尤其是在高中階段,大部分學生和家長認為孩子即將面臨高考的壓力,這關乎孩子的前程,所以他們都更愿意將體育課的時間拿來復習其他科目。他們認為體育課完全與自己的高考成績不掛鉤,所以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在這門不重要的課程上面,這是當前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第二,體育課教學依舊按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比如說都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示范學生模仿,最后學生進行自由活動,而在自由活動環節很少有學生自己組織活動,都是在休息或者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從而缺乏對學生體育興趣或者習慣的培養,更沒有對學生的自主鍛煉、保持健康意識的培養。第三,教材對體育技能培養較多,忽視了對學生熱情的培養,比如說在上體育課的時候體育教師大都是對學生進行一些基本的體育技能技巧的訓練,整個教學環節相對枯燥無趣,不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對整個過程沒有好奇心和想要參與的欲望;第四,教師在課堂上以統一的講述為主,沒有做到因材施教,更沒有注重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許有的同學在體育方面很感興趣,也很有天賦,但是文化課成績很一般,其實他們可以轉變思維,發展自己的體育特長,在高考中通過自己的特長而贏得高考,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壓制學生的個性特長,讓學生不容易表現出自己的一技之長,最終埋沒人才。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認真貫徹執行新課改精神呢?第一點,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推進體育教學新課改的前提,作為高中體育教學課,更應該鍛煉健康的體魄,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形成良好的性格。但就目前的教學狀況來看,體育課在家長學生甚至學校看來,總是不如文化課重要。學生在體育課上散漫、逃課、厭學的現象頻繁發生,甚至一些學校會用文化課來占用體育課的時間,由此更助長了學生對體育課的不重視。高中階段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尚不健全。對此,作為高中體育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積極向學生講解體育課的重要性。要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充分發揮學生在體育方面的特長,增強學生對運動的興趣愛好,從而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第二點,優化教學手段是推進體育新課改的重要途徑。首先,我們要豐富課堂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創新學習,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做課堂的主人;其次,不要采用統一化的教學模式,因為每位同學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不相同,所以我們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后,要了解學生到底需要什么,想從課堂中學到什么東西,并為學生提前準備豐富的器材,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和空間。第三點,要維護好師生關系,多從學生的角度關心學生,考慮他們需要什么。作為教師,要主動關心學生、親近學生,積極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高中生也許正處于自閉型與開放型存在的一個交叉期,因此,體育教師在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健康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關心他們的生活。教師在教授知識技能的同時,能和他們成為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高中體育教師,我們應當改變傳統的思想和教學手段,學會適應新課改的一系列改革和創新,重視和加強創新學習,深入貫徹新課程理念,積極主動地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用科學合理、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努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做新一代全面發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唐超.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有效提升體育教學成效[J].考試周刊,2011.
[2]趙振虎.創新教育理念,有效提升體育教學成效[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