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奎
(四川省樂山市沐川縣大楠初級中學)
摘 要:新課改對學校教育提出了很多深層次方面的要求,提出對學生的培養不能僅僅局限于文化知識方面的培養,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將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樣的要求的實現必須依托學校的培養,并需要學校和教師改變教學方法,對學生多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可以自由地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習,不能對學生機械地灌輸文化知識,強迫其學習,在教學中必須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僅是課堂的講解者,更是學生的朋友。所以教師應該與學生經常交流溝通,重視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發展思維能力。生本教育體系就符合這一標準,生本教育提倡以生為本,非常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本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聯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大部分是通過課堂進行連接的,生本理念就是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充分遵守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和挖掘每一個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生本理念首先要體現在教師教學目標的詳細設計上,這是課堂教學設計非常關鍵的一步,因為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授課的指導性文件,教師必須對教學目標設計格外重視。教師在進行設計之前必須就這節課所要講的內容進行細致了解,明白本節數學課的主旨及其在整個章節中的作用,聯系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和學生掌握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充分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升。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最好將自主學習的目標確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問題情境的設計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所掌握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學生的具體特征有清楚的認識,以此來進行問題情境的設計,這樣的問題情境才會形式新穎。教師還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問題情境設計,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初中數學這門學科本身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教師應該將數學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不斷增強其趣味性,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針對這一點,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實際內容為學生準備形象生動的教具,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點進行教學,采用游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最終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進行圓與圓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具讓學生觀察圓與圓之間的位置關系,這樣直觀的動畫效果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得數學知識在學生的感知中被輕松掌握。
三、探究活動的設計
新課標明確要求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生本課堂中具體的模式就是學生在課后對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提前預習,對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點進行自主思考,課上合作學習。教師在設計預習案時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素材,考慮學生個體差異和學習特點,精心設計預習案的問題。這些問題要有利于學生自主發現本節課的問題,有利于學生自行思考解題的思路方案,有利于學生從不同的渠道開展活動。
在問題情境設計的基礎上,教師應該積極地進行思考和觀察,并且描述出數學問題,然后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探究。具體的探究方式必須是多樣化的,盡可能發揮學生思維的獨特性,鼓勵學生進行數學難題的自主解決,讓他們充分地參與其中,讓他們經常感受到學習成功帶來的喜悅。在探究活動完成后,教師還應該對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引導學生對探究內容作出合理的總結,教師還應該肯定學生在進行探究活動時的表現,對他們進行及時鼓勵,讓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自主探究。
四、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
生本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合作學習,特別是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會經常遇到數學難題,這時候教師的正確做法不是機械地給學生直接講解,而是想方設法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難題進行討論探究并最終得出答案。在分組時,教師應該兼顧學習好和學習不好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將小組成員的具體任務分配清楚。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學習。教師設計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任務,先讓學生自主思考,然后再進行小組討論,最終得出結論,最后教師應該對小組活動加以評價。此外,教師還應適當地引入小組競爭模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生本課堂的理念就是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少講,學生多思考。總之,教師應該充分重視生本課堂。
參考文獻:
[1]陳孚.淺談初中數學生本課堂教學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15(8).
[2]張旭.淺談中學數學生本課堂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8.
編輯 鄭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