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宏
【關鍵詞】 物理教學;教學效率;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4—0114—01
在現階段,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師沒有結合新的教學理念,沒有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而且大部分學生普遍認為物理并不重要,因此在學習上也存在一定的懈怠。在這樣的情況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相對低下。教師要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采用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的技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
備課是教學之前最為重要的環節,在此環節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因為高中生的思維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基礎知識也不一樣,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制訂的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實際。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到學生當中,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這樣才能讓教學目標更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教師還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鉆研,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地拓寬,增加一些學生能夠接受的知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利用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只有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而故事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能夠將書本上比較抽象的知識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出來,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充分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利用故事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進而使其興趣盎然地學習數學知識。
比如,在學習“光的干涉”后,很多學生對全息相片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利用一個趣味小故事開闊學生的視野,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擴展。如,給學生列舉一個清朝全息相片之謎的例子:在清朝,一個汪姓官員乘馬車外出,忽遇雷雨,便在樹下躲避,雨過天晴后,卻發現窗玻璃上有人影,但車簾里面空無一人,回家后車窗玻璃上的人影依然不散。直到20幾年后玻璃不小心打碎了,然而碎片上的影像卻仍舊完整。通過這樣一個奇妙的傳奇故事,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此時,教師再進行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巧妙設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講課之前,通過問題能夠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這是導入新課的一個重要方法。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認知能力,提出既與課本內容緊密相關,同時又比學生的實際水平稍微高一點的問題,讓學生形成強烈的認知沖突和感官沖擊,促使學生去思考,進而帶著問題去學習新的知識。
比如,教學“平拋運動”之前,先向學生提出這個問題:“如果你作為一個飛機駕駛員,需要將救援物資投放給災區人民,那么你會選擇在哪個位置投放救災物資呢?”并在黑板上簡單畫出示意圖,標出三個點,分別是災區的正上方、左上方和右上方,學生這時可能會回答在正上方投,因為這樣能準確地投放到災區。然而實際的答案是在離指定位置一段距離就投放物資。這個答案與學生的認知無疑形成了強烈的沖突,學生迫切想知道這個答案的真相,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為教師接下來的講解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
物理來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現象是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教師要善于將生活中的事物引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了解物理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構建物理知識體系,培養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首先教師要找到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切合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教師在生活化教學中還要注意生活素材的合理選擇。
比如,在學習“圓周運動”一課時,就可以向學生列舉生活中我們所用的洗衣機脫水筒的事例。學生對洗衣機都很熟悉,但是很少有學生去研究洗衣機是怎么脫水的,教師這時就可以將教材內容與洗衣機脫水筒的工作原理相結合,向學生講解離心運動。通過生活實例,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從而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