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珠
摘要:微表情,是心理學名詞,指的是人們瞬間細小的面部表情。而教學中的微表情則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非語言的表情動作。我認為了解和運用這些微表情將對于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有微妙的作用。現根據華師大七下歷史第七課遼、西夏、宋、金并立課堂為實例,來探討微表情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微表情;歷史教學;師生
針對微表晴的研究已經應用到國家安全、司法系統、醫學臨床和政治選舉領域,但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卻為數不多。初中生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高段生,他們的情緒很容易展露在臉上,并伴有相應的體態動作,這些微表情是學生真實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如果教師能夠細心研究學生的這些微表情,解讀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對這些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并運用到教學當中來,對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一、微表情定義及研究現狀
微表情是人類試圖壓抑或隱藏真實情感時泄露的非常短暫的、不能自主控制的面部表情。微表情持續時間僅為1/25秒至1/5秒,表達了人試圖壓抑與隱藏的真正情感。心理學家認為,微表情是一個人內心真實意圖的流露,是人們通過各種細微的表情變化來傳達自己內心變化的一種方式,只不過這種方式在多數情況下都是一個人在潛意識或無意識之中所做出的內心反應。雖然有時候人們會試圖掩蓋它,但科學研究發現,這種微表情是根本無法掩蓋的,它至少能夠在人的身體上停留1/25秒的時間,這就為微表情的研究打開了一扇窗。
微表情的應用大都在刑偵、司法以及測謊等方面,將其運用在教學中的情況較少。目前大多數闡釋課堂非言語行為的文獻都是從肢體語言出發,更多關注教師教態,對于學生的肢體語言關注很少,更別提及微表情。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師生開始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師生觀。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老師在課堂上也不再只是傳授知識和經驗。學生開始成為了課堂主體,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開始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那么情感、態度這些隱形的心理語言要通過什么被察覺到呢?有沒有什么特別的信號呢?
我認為微表情就是一種很好的識別語言,在課堂上如果教師能夠運用并及時捕捉到學生的非語言信號,即通過微表情、肢體動作獲取學生的內心想法,那就能夠及時調整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癥下藥,實現自己課堂教學有效性。本文旨在通過課堂教學實例闡述微表情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以期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實踐和運用微表情相關知識,指導歷史課堂教學,提高歷史教學效率。
二、課例分析
第7課《遼、宋、西夏、金并立》教學課例
導入設計:播放《精忠報國》歌曲并顯示歌詞,通過岳飛引入新課。
【微表情運用、效果】教師在介紹這首歌時的動作表情非常具有感染力,引人入勝。學生有的小聲議論,有的高聲回答,有的眉飛色舞,表現出濃厚興趣。
導學提綱:成功的吸引學生的興趣后,教師讓學生自主預習5分鐘,在雄渾壯烈的歌聲中學生完成了課本知識的初步預習。
【微表情運用、效果】通過微表情,可以觀察到學生對本節課的濃厚興趣,這與教師創新導入及微表情是有很大聯系的;在預習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細心的指導,拍拍肩膀,撫摸頭等,師生關系融洽。
基礎知識的全面檢測與過關:教師請幾位同學來回答課件上顯示的選擇題,檢測學生的對基礎知識的預習情況。
【微表情運用、效果】當學生回答正確時及時點贊或者點頭,回答錯誤時,察覺到學生的尷尬微表情,教師進行耐心引導,不論答對與否,由于教師積極鼓勵與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保護。
重難點精講:略
【微表情運用、效果】除了精彩的教學設計之外,不得不提的是教師豐富的微表情。運用最多當屬動作演示及眼神交流。有人說教師相當于一個演員,教得精彩也要演得精彩。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穿插了幾個歷史小故事,例如杯酒釋兵權、陳橋兵變、楊家將、岳飛等,在給學生介紹的同時還演繹了出來,學生興趣大增,并產生情感共鳴。其次是微笑,微笑雖然在平常極為常見,但是在教學中確實必不可少,在設問時、引導時、鼓勵時,教師多次使用微笑,讓學生感覺親切,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更有助于學生融入課堂。在次是鼓掌或者點贊,當學生回答相當精彩時,或者有些靦腆時,適時的鼓掌可以提高學生積極性也可以增添課堂氣氛。最后教師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如眼神接觸、翹起眉頭、皺眉來提醒學生對他的這種行為不贊成。當肢體語言不能引起有錯誤行為學生注意的時候,另一個更加明顯的暗示就是身體接近、靠近學生,站在那,直到錯誤行為停止。
課堂分層訓練:采用小組競爭的方式完成,學生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在練習中完成對本節課知識的鞏固。
教學反思:
微表情是一套不能由人自身控制但卻能反應內心真實想法的短暫的表情符號,雖不是萬能的,但卻能彌補和幫助老師的教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如果能夠及時捕捉學生非言語行為,尤其是及時捕捉和觀察學生的微表情,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行為,就可以很好地與學生互動,實現有效教學。真正的歷史課堂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這節特別的歷史課因為微表情的充分運用,顯得相當的生動有趣且有效,看來微表情在歷史教學中值得大力推廣。
三、結論
從上文的課例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微表情變化貫穿于師生所有的活動與交往之中。這對教師教學活動的把控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對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也有很大幫助。當然,在教學過程中微表情的溝通運用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要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利于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這就要求教師教學時始終觀察全體學生的動態,善于從細微的現象中尋找變化,在知識的需求上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生,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