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懷永
摘 要: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是教師永不停息的追求。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的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中動態生成資源經常存在,我們應學會捕捉、運用有利的課堂動態生成資源來提高課堂效率。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我們應抓住物理學科的特點,重視并做好課堂實驗教學,讓打造高效課堂成為可能。
關鍵詞:高效課堂 初中物理 新課改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和鞏固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應注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優良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簡言之,物理教學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我們常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初中物理教師如何充分發揮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做好物理教學工作,打造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本文要研究的課題。
一、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提升教學效果
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這項原則也是現代教育理念所倡導的。要尊重學生差異,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讓每一位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物理學科是初中的基礎學科,在物理教學過程也應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不僅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還應注重學生的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隨著課程改革,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中的權威者,領導者,學生也不是被動的學習死板知識的機器。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參與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為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好指導工作,讓學生在初中階段積極健康的成長。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以及在充分掌握課程標準及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每一階段的學生有其共同特征,教師應該掌握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而每一個學生又是獨立的個體,有其獨特的特點,教師同時也應把握學生的獨特性,客觀地結合學生的共性與個性,有的放矢的進行差異化教學,體現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均能“揚長避短”而獲得最佳發展。學習物理過程中,包含很多概念、公式、原理等死板的知識,學生并不是很感興趣,而且感覺很抽象,不理解。因此在物理課堂上,物理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興趣,讓物理知識變得生動起來。教師運用“學生優勢”給不同優勢的學生分配不同任務,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特點,讓學生在積極、愉快的環境下進行物理學習,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索物理的興趣。
二、做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提升學生興趣
在做演示實驗的時候,可以把教師演示為變學生演示,激發學生探索熱情。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演示實驗通常是教師演示學生看,但是很多實驗學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能和潛能的發展,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變教師演示為學生演示,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在實驗的時候可以進行分組,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培養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在學生分組實驗中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小組合作探究應注意以下幾點問題:①小組分組合理、分工明確(可輪換);②組長相當于小老師,一定要培訓好;③教師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④注重交流評價,給學生以展示的機會和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信心。
三、豐富教學方法和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甚至被壓抑。真正的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通過探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推動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教師承擔著更多的責任,我們應該從角色、觀念上轉變,要把學生看成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學習能力、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健康發展,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完善。
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要將物理教學生活化,事實上,物理教育貼近生活的意義在于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逐步形成學生的物理思維,使得學生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一些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來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強烈欲望。這些情境可以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理現象、物理事件、學生的親身經歷、與物理相關的熱點問題、物理與人類發展有關的材料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物理學的角度和方法來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社會科技的發展、環境污染與改善等社會熱點問題,讓他們清晰地意識到物理在社會發展進步過程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接受新知識、獲取新信息的能力。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當前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學習、積極探索、深入研究,緊跟課標新理念,抓好本學科的特點,相信我們能夠打造出更加高效的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1]羅海東.關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209-210.
[2]陳全木.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1:21.
[3]展修才.淺談如何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J].技術物理教學,2013,0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