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曦
摘 要: 本研究根據外國提出的創新教學中的四個核心素養,為我國教師培養這四個素養提出建議,以有助于教師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 創新教學 核心素養 啟示
一、國外創新教學
(一)背景
知識信息社會,用同一種方法教幾代學生,顯然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腳步。為了充分開發學生的潛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滿足新一代的教育需求,創新教學勢在必行。20世紀9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出現了關于創新教學的政府資助項目,其目的在于培養教師的創新教學能力,這些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日本和歐盟等。為什么要發展培養教師創新教學能力的項目?因為無論多好的政策和法規,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推進和實施。為了實現創新教學,教師必須不斷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思維模式和評估系統。外國研究指出,創新和創造力是人類素養的核心。創新教學既滿足個體學習的需求,又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含義
國外關于創新教學的理論基礎包括學生-中心學習理論、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理論。在創新教學環境中,學生被稱為“積極的學習者”,即學生摒棄被動地“吸收”知識的方式,積極地融入學習過程中;教師被稱為“足球教練”,即像足球教練一樣訓練球員,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研究者對創新教學往往有自己的見解,有些研究者強調創新教學的成果,如學生認知能力和情感態度的發展;有些研究者強調創新教學的過程,如管理課堂的新方法的運用。雖然表達方式不一樣,但是研究者們對創新教學的標準方式有了統一的看法:學生中心教學和問題式學習被認為是創新教學的標準方式。創新教學這個概念不等同于“新”教學。創新教學往往是與“新”方法或策略聯系在一起的,但不是所有的原有的方法和策略都需要革新。
(三)在教學環節中的體現
創新教學在教學環節表現得更明顯、更具體,包括:將創新思想運用于教學中;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創新運用;教學內容的創新運用;教學資源的創新運用;創新評價。
將創新思想運用于教學中,指的是教師用開放性思維將教學與課程的發展趨勢融入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新的創新教學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如學生—中心學習理論、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建構主義理論。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創新運用,指的是教師將學習者中心理論運用于教學實踐,教師允許學生在學習任務的計劃和實施環節擁有發言權,促使學生個性化、個體化地學習知識。教師打破教學慣性,鼓勵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獨立學習,幫助學生獨立建構知識體系。教學內容的創新運用,指的是教師根據學生個體情況與學習任務豐富、整合、調試和創新教學內容,而不是僅僅局限于特定的、預設的課程內容確定教學內容。此外,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可以被納入教學內容。因為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是學生所熟悉的、經歷過的材料,是與學生直接經驗有關聯的材料。教學資源的創新運用,指的是教師將圖書館、互聯網、學校和社會的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即教師從各種渠道搜集教學資源,將教學資源適宜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以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創新評價指的是教師不評價學生,而是用多種評估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情況。教室里應該營造自由氣氛,在這種環境下,學生能隨意地展現自身潛質,更有利于教師全面地評估學生。
二、國外創新教學中的核心素養
就相關文獻來看,很少有關于創新教學的核心素養的研究。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還不夠完善,無法定義核心素養的含義與定義。本研究旨在探討創新教學核心素養的內涵。核心素養是影響創新教學的重要因素。然而,一些教師缺乏創新教學中的核心素養。外國研究推測,教師創新教學基本上有四個核心素養:學習素養、社會素養、教育素養和科技素養。
(一)學習素養
研究結果表明,學習對于創新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素養指的是教師愿意為創新教學和強化教學效果而學習。最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如何學習。教師知道如何得到學習材料,如何滿足自身學習需求,如何通過學習、反思和研究解決教學問題。教師既能批判性地反思教學結果,又能為自身的專業發展做好準備。學習素養有三個具體特征:積極學習;從反思中學習;獨立思考地學習。
(二)社會素養
社會素養指的是創新型教師擁有和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教師和領導交流的能力。創新型教師既能和他人協作,又能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創新型教師熱衷于挑戰,而且不會過早放棄。創新不僅僅指有趣,更能將獨特的想法付諸實踐。社會素養有五個具體特征:交流、合作、勇氣、堅持和民主。
(三)教育素養
為了強化教學效果,為了整合各種教育因素,教師必須具備教育素養。創新型教師必須對創新性教育理念有清晰的認識。只有遵循創新教學的理念與基本準則,教師才能促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創新型教師有豐富的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和心理學知識,而且能有效地將這些知識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以促進學生發展。教育素養有六個特征:熱愛教育、負責任、知識豐富、有問題意識、能快速反應、教學研究能力強。
(四)科技素養
科技素養對創新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技就如同一個平臺,幫助教師建立新穎的、革命性的教學方式。創新型教師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提高教學質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現代社會,教師要能從互聯網上繁雜的信息中提取必要的信息,將來自多個源頭的信息進行整合,再用整合的信息有效地解決現實的教學問題。有兩個與科技素養相關的主題:運用互聯網查詢、提取有效信息;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三、國外創新教學的核心素養對中國的啟示
培養教師學習素養的方法有兩種。從學習對象來看,可以分為向同行學習;向學生學習;向報刊書籍學習。第二種劃分方法是從學習渠道劃分的,可以分為進修學習、課題學習、學術學習、追蹤學習和網絡學習。
人際關系是人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建立起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同事、上級和家長之間的人際關系是教師無法逃避的問題。現代教師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原則包括:平等原則、互利原則和相容原則。
如何培養教師的教育素養?教師對學科知識有廣泛而準確的理解,掌握與本學科相關的技能、技巧是對教師的第一要求。為了與其他學科相互協調和順利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活動,教師對其他學科知識、相關性和邏輯關系要有基本了解,了解學科的歷史與發展趨勢、推動學科發展的因素、該學科對社會發展的價值等。
培養教師科技素養有三種方式:一是新課改下,教師應加強對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二是多實踐,通過在職培訓和信息教育培訓等途徑,加快教師專業發展進程。三是學以致用,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化教學。
參考文獻:
[1]Chang Zhu, Di Wang, Yonghong Cai & Nadine Engels. What core competencies are related to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J].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3, 41(1):9-27.
[2]Chang Zhu,Di Wang. Key competencies and characteristics for innovative teaching among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a mixed-methods research[J].Asia Pacific Educ.Rev., 2014,15:299-311.
[3]Sheridan Gray and Wendy Drewery.Restorative practices meet key competencies: Class meetings as pedagog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School Disaffection, 2011,8:13-21.
[4]Marta Pinto,Jo?觔o Caramelo,Susana Coimbra, Manuela Terrasêca, Gabriella Agrusti. Defining the Key Competences and Skills for Young Low Achieversin Lifelong Learning by the Voices of Students, Trainers and Teachers[J].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2016,15(1):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