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內容摘要】隨著中職院校教學發展速度的顯著加快,探究創新性的教學策略已成為當前中職院校所必須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畜牧專業課程教學中,要突破當下的教學困境,加強教學策略的創新研究則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便從中職院校畜牧專業當前的教學現狀出發,并結合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著重提出創新教學的辦法,以期為各位讀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院校 畜牧專業課程 創新教學 策略研究
我國參加到中職院校進行學習的學生呈現出逐步擴大的趨勢,面對這一龐大的學習群體,如何改善與創新中職院校專業課堂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水平,成為當前中職院校廣大師生需要研究的重要內容。據此,筆者對中職院校畜牧專業課程的教學策略創新所做出的方法分析,也便具有了十分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中職院校畜牧專業的現狀
當前中職院校畜牧專業的基本現狀,簡要概括來說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第一,中職院校中關于涉農專業的招生人數呈現出大幅減少的趨勢。雖然中職院校的生源得到不斷的擴充,但是對于畜牧專業在內的涉農科目,其學生數量卻在逐年減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其一,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在對待畜牧專業的態度與認識上產生了重大變化,從過去農業本位的思想轉變到如今許多家長認為畜牧專業是落后產業,要躍出“農門”則要學習新型學科。其二,畜牧專業相對于其他許多操作性學科來說,這種需要實施養殖、管理、繁育等行為的工作其條件往往也更為惡劣。但是畜牧行業在獲得的經濟效益上卻并未顯示出任何優勢,反而在工作強度與環境上與預期目標也有著一定的差距。
第二,從長遠的發展趨勢來看,畜牧專業確實是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近年來,為了改善畜牧工作環境以及提高畜牧產業的重視程度,中央與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眾多的政策規定,實現在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的加大扶持力度,關于畜牧業的發展也展現出日漸欣榮的嶄新局面。因而,這種畜牧產業的不斷向前邁進又反作用于畜牧專業的改革深化,只有通過加大對畜牧專業教學方式的創新改革力度,才能促使中職院校培養出更多的畜牧行業人才,繼而才能使得中職學生的學習與訓練能夠滿足工作需求。
第三,由于涉農行業在人們生活中始終具有基礎性地位,保障產業安全、穩定的生產也成為中職院校開展畜牧專業課程的內在要求。而當畜牧行業得到良好發展時,此時又會致使中職院校中的畜牧專業獲得更大的適用性與循環性。這不僅有利于中職院校提升就業率,使得培育的專業人才能夠由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為推進學校的特色性改革以及循環性發展產生重大意義。
二、創新中職院校畜牧專業課堂教學具體方法
要在中職院校的畜牧專業教學中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其關鍵在于應當從以下方面予以著手。
第一,做好畜牧專業課程的體系改革工作應當成為創新教學方法中的重中之重。現代化的畜牧專業對于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滿足這些新要求,建立起關于畜牧專業的課程新體系,構建好多元化、新穎化的教學課程模塊,也成為了中職院校教學要求中的必備內容。要實現上述的課程體系要求,便要對過去畜牧專業課程中存在的陳舊型課程內容、交叉類內容設置以及缺少疫病防治內容等問題予以改正,并且在此基礎上增添適當的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等內容,進而滿足當下市場需求。
第二,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對于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也有著極為巨大的效用。畜牧專業的課程教學,不能脫離老師的教導而獨立存在,所以強化師資力量建設也是創新教學策略中的根本性要求。要達到這項要求,便需要在以下幾方面加以注意:其一,中職院校要對授課老師的業務水平、教學能力予以考察,對于不能合乎標準的老師要進行篩選,做好教師的抽查工作,保障教學工作的落實水平可以得到提高。其二,增強中職老師的師德師風規范,對于提升學校形象以及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也是極為有利的。在中職院校教學的一些老師存在一些誤區,認為中職院校所開設的課程較為隨意,不具備嚴肅性,所以在執行過程中會出現應付了事的情況,所以關于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也有著巨大作用。
第三,將理論教學內容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也成應成為創新教學策略中的題中之義。畜牧專業的教學同實際訓練有著密切聯系,因而要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關鍵還要實現產學相結合。中職院校利用校企聯合,按照市場需要的人才模式進行培養,學生在企業提供的崗位中提升實踐能力水平,中職學生通過對學校與企業兩方面學習資源的運用,從而在技能提升上也能夠收獲到更好的效果。
在中職院校的長期發展歷程中,由于教學模式的固化使得課堂教學的制度不夠流暢,并且也令廣大學生在課堂中忽視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這對于中職院校的長遠發展以及中職學生崗位實踐都會造成不利影響。因而,只有不斷強化教學策略的創新方法研究,并且將探索方法積極運用到畜牧專業的課堂教學中,才能使得學生獲得最為優異的學習效果,進而也為我國畜牧產業的發展創造更為有益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