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銓
摘要:在初中的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學一直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難點。化學是學生在初三才開始學習的一門學科,而學生在初三時大部分科目已經快進入了復習模式,在緊張的復習中,教師在一年的時間內既要講授完兩本書的理論知識,又要進行實驗方面的教學。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進行理論知識的教 學時要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盡量的提高初中生化學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力。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就目前滬教版初中化學的教學現狀以及一些常見的教學問題,來簡要談談如何在初中的化學教學中開展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初中生化學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現狀;理論知識;措施研究
初中化學雖然是一門偏實踐性的學科,但是其中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學生進行化學學習的基礎,學生沒有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就無法進行實驗課程。但是在初三的課堂上,每一位學生都有著很大的學習壓力,整天處在復習的緊張氛圍中,課堂一般都很沉悶。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很不利于化學教師的教學,那么我們處于一線的教師就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策略,活躍課堂的氛圍,讓學生進入課堂中,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在初中滬教版的化學教學中,筆者結合自己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來簡要談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運用合適的教學策略,提高初中生化學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力,并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去。
一、教師明確講授知識點,幫助學生進行系統的記憶
在初中化學滬教版的理論知識教學中,首先,教師在講解化學知識時要對一些知識點的基本概念講解明確,讓學生理解起來沒有歧義。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因為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有著很多基本的化學知識要學習,而這些化學知識之間往往有著各種聯系,有些知識點看似相同,其實有著很多不同之處,有些知識點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教師在對這些概念進行講解時要注意講清楚其間的區別和聯系,并可以進行一個系統的分類,別讓學生記混淆。另外,在化學的知識點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需要幫助學生對化學中的各個知識點進行一個系統的記憶。
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的前二十種元素的名稱、相對原子質量、化合價、原子序號,還有一些常見物質的顏色、氣味、燃燒現象、在水中的現象、密度、酸堿性等基本信息以及一些常見的化學方程式。面對如此多的知識點,教師應當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對于元素周期表可以通過口訣進行記憶,例如:“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硅磷,硫氯氬鉀”,通過這個口訣便可以讓學生快速記住前二十種元素了,并且教師在課堂中講解相關題目時也可以經常提到這些口訣,加深學生的記憶。
二、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想提高課堂效率,首先的條件是學生在課堂上喜歡去學,學生愿意在課堂中跟隨教師的思路走。學生在初三的生活比較枯燥,每天不是做數學物理題目,就是背英語政治歷史,在這枯燥的學習中,學生對于新學的課程也會沒有多少好感,只會覺得新學的理論知識是一種壓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讓學生發現學習化學的樂趣。
例如,在滬教版化學的開始便會講到氧氣的特點,其中便有一個將燒紅的鐵絲放入氧氣瓶中,鐵絲會燃燒的實驗。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合理的運用這一平時學生在生活中見不到的化學現象,增加學生對化學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利用化學知識進行一些適當的小游戲,例如:找朋友,讓各自同學是不同的物質,一些物質中會發生化學反應,讓學生找到能和自己發生化學反應的朋友。在課堂中適當的增加一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加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加學生對化學的興趣。
三、把理論知識與化學實驗相結合,讓學生在實驗中鞏固理論
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化學整門課程都是圍繞著化學反應進行講解的學科,而且學生通過實驗,也可以對理論知識進行鞏固學習。故教師要加強課堂中的實驗教學,通過實際操作加強學生對一些物質化學變化的理解與記憶。以及通過學生親自的實驗操作,可以熟悉實驗中的各種實驗器材,在化學教學中,對于各種器材的辨認以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項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
例如:酒精燈應該如何熄滅是在考試中經常出現的考題,學生在經過實際操作后便會對其留下深刻的記憶。當然,教師在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安全,例如鈉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氫氧化鈉的實驗便要注意控制學生鈉的使用量,在實驗過程中,納一旦使用量過多,極易造成爆炸。至于一些涉及危險化學用品的實驗,例如:硫酸,這些實驗還是教師在課堂上演示一遍就好,以防出現安全事故。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我們教師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也應該不斷的與時俱進。我相信,在初中化學滬教版的教學中,教師只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合理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就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化學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談亦坤.對滬教版初中化學教材的幾點想法和建議[J].才智,2009(15).
[2] 胡偉奇.走進神奇的化學世界[J];考試(中考版),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