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摘要】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義務教育中的起始階段,小學教育對于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教學中,數學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學科,是三大學科之一,有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就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制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成效提升,由此,本文主要就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設計研究與實驗分析展開討論,結合實際情況,尋求合理的應對措施,以求更好地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
【關鍵詞】小學數據;問題解決;教學設計;實驗分析
在當前知識經濟背景下,科學技術水平快速發展,教育事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經濟全球化問題已經成為人們共同關注問題,在這樣的時代下,數學起到的作用日益突出,能夠為社會進步和發展起到更大的推動力,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數學人才,迫切地需要對我國的數學教育進行創新,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這就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設計更加合理的教學過程,真正發揮其實際效益是值得思考的,由此看來,加強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設計研究和實驗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對于后續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開展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就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學生需要以極大的精力來應付繁重的學業,吸收更多枯燥的理論知識,而教師則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啟迪智慧,促使學生智力健康發展,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需要應對大量的數學練習題,抽出更多的時間來應付升學考試,在種種壓力下,對于部分學生數學學習成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對于更多的學生而言,學習成績卻始終提不上去,對于數學學習興趣越來越低,必然會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和抵觸。
二、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設計
以“塑料袋的統計”為例,主要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統計塑料袋的過程,感受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從而加深對計量知識的理解,并且不斷提升自身知識理解和記憶,提高實踐能力,并且了解塑料袋隨便丟棄的環境污染,激發學生環保意識,經過學生統計后,每個學生收集得到的塑料袋數量為18、16、27……18、16、22,將這些數據匯總,得出最終的塑料袋數量,并對塑料袋對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探討。
(一)小學數學問題解決過程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良構問題較為常見,并且大多數小學數學教材中每個單元均是屬于此類問題,而良構問題無論是表現形式、解題方法還是結構都十分規范和標準,其中涉及的內容更多是學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識,從教師角度來看,應創設同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尋求合理的方法來挖掘其中的知識技能,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和幫助,整合教育資源,為學生吸收知識提供依據,并對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客觀評價,反思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從學生角度來看,則是構建問題表征和問題空間,激發自身解決問題的興趣,根據教師的介紹來吸收更多的知識,提升知識技能,并且在教師的幫助下實施實際執行計劃,運用自身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存在的缺陷進行反思,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劣構問題解決過程
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發現一些劣構問題,諸如上班期間交通擁擠問題,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包括人流峰值、車流量和天氣情況,從而更好地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此類問題十分復雜,并且沒有標準的答案,其中涉及的多層次學科內容,通過劣構問題的教學,能夠更有效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實驗分析
概念圖在實際問題解決中,最好是在學生所熟悉的領域進行實驗,聯系上下文內容,形成背景知識,有助于更準確地設計概念圖層次結構,一旦確定知識領域,就需要選擇關鍵概念,陳列出來,對這些概念重新排列重組,確立概念圖結構;擬定概念圖分支,將所有的概念陳列在紙片上,將這些概念分層排列,擬定概念圖的分布結構圖,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概念的層次分布,還可以采用計算機軟件制作,更容易進行修改和完善;建立概念連接通道,明晰連接概念之間的關系,這樣能夠更好地判斷概念圖好壞,發現概念之間新形成的關系,產生新的知識,概念圖制作是一項創作過程,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造力,諸如,在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年月日”中,通過概念圖來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系,收集相關年月日的知識材料,有助于激發學生思維能力,輔助教學活動開展。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問題解決中,教師需要提高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加充分吸收知識,并靈活應用到實踐中,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