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秋艷
【摘要】詩歌誦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難點內容,借助誦讀可使得學生深刻體味到詩歌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及豐富情感,從而實現陶冶情操、生動感知詩文韻律美、體味詩歌語言精髓的目的。但是,當前小學語文詩歌誦讀教學中尚且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不利于誦讀教學各種作用的充分發揮。本文就小學語文詩歌誦讀指導方法進行了詳細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歌誦讀;指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S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詩歌都是古今佳作,具有短小精悍、意境雋永、語言洗練、朗朗上口等特點,深受小學生的喜愛,是幫助學生成長、滋潤學生心靈的最佳素材。因此,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應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具體的詩歌內容,恰當選擇誦讀指導方法,盡可能提高誦讀成效。那么,在小學語文詩歌誦讀過程中如何做到高效指導,是教師急需思考的問題。
一、想象體驗指導法
想象體驗指導法,指的是學生根據詩歌文字在頭腦中將一句句描寫想象成具體的形象,然后自然置身詩歌所營造的角色或情景中,從而產生感同身受、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通常情況下,想象體驗指導法是借助語言、音樂、畫面等形式為學生營造出生動的、與詩歌相符的情景;指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詩歌中的人物,從而使得學生都能將自己的感情與思想較好地融入對詩歌的理解中,進而使得他們都能更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最終將詩歌中的情感與思想用語言傳遞給聽眾。比如,在指導學生誦讀S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中的《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時,教師就可用想象體驗指導法組織教學活動。該詩歌是一種典型的風景詩,詩文意境優美,不僅有山、陽光、紫色煙霞,而且還有大瀑布,再加上詩人夸張手法的應用,可讓讀者產生置身仙境的感覺。在實際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在誦讀中品味出詩歌的意境美、景色美,教師應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適合的音樂,并依據誦讀需求,為學生展示一幅幅與詩文內容相匹配的圖畫,使得學生在誦讀中自然產生置身詩文意境中的感覺,從而可站在詩人角度理解詩歌的內容與情感,最終更真切感知詩歌的意境美與內涵。
二、范讀指導法
小學階段是學生誦讀詩歌的最初階段,他們尚且沒有掌握詩歌誦讀的技巧與方法,再加上理解能力有限,這就使得他們難以正確、有感情地進行詩歌誦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充分發揮范讀作用,使學生在聆聽教師誦讀的過程中逐漸掌握詩歌的誦讀特點與技巧,從而為自己高質量完成誦讀目標奠定基礎。比如,在指導學生誦讀S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詠柳》這首詩時,教師就可用范讀指導法組織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先自主誦讀,再為學生范讀,應適當放慢誦讀速度,確保讀準重音與節奏,以充分體現出詩歌的韻律美。然后,教師可指導學生將教師的誦讀與自己的誦讀進行比較,體會出哪種誦讀方法更好。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教師的誦讀方式作為藍本進行模仿性誦讀,并且可在反復的模仿誦讀中逐漸體味出詩歌的內涵、意境與思想。教學實踐表明,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的規范誦讀,可使得他們生動體會到詩歌的韻律美與意境美,從而產生強烈的參與誦讀的熱情,進而在教師的示范與引導中可高效進行詩歌誦讀,最終切實優化誦讀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范讀價值,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深度解析詩歌內容,精準把握詩歌誦讀的節奏與重音,甚至教師還可提前錄制好誦讀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
三、評價指導法
在小學語文詩歌誦讀指導中,評價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里所說的“評價”涵蓋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也涵蓋教師評價學生。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詩歌誦讀教學中,當學生誦讀完畢后,語文教師應及時對其進行恰當、具體的評價,以當成對學生誦讀情況的反饋,有助于提高學生參與詩歌誦讀教學活動的興趣,并且還可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優點與缺點,從而為以后的詩歌誦讀學習指明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對其他學生來講,及時對詩歌誦讀者誦讀情況的評價,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指導與提醒,使他們也能明白哪一種誦讀方式更好、更正確,哪一種誦讀方式是不科學的,以便他們在以后的詩歌誦讀中更容易選擇出恰當的誦讀方法、更好地應用誦讀技巧。比如,在指導學生誦讀S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靜夜思》這首詩時,教師就可用評價法指導學生的誦讀學習活動。該詩歌的誦讀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誦讀中掌握詩歌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在實際教學中,確保學生對本課生詞有一定掌握之后可讓學生自主誦讀,然后教師及時對學生的多音字“似”與生詞的發音情況進行評價,以確保學生能正確讀出詩歌中的每一個字;教師應及時對學生重音情況進行評價,從而使得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是什么。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也是激發誦讀者誦讀積極性與自信心的有效形式。比如,教師發現某個學生誦讀很到位后,就提醒同學們“怎么沒有聽到掌聲?”同學們雖然沒有用任何語言評價誦讀者,但是無言的掌聲已經給了誦讀者很大的鼓勵。
總之,誦讀是學習詩歌的主要與有效形式,不僅可使得學生深刻理解詩歌內容,而且還可激發學生情感,提高教學有效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恰當而及時的指導,以幫助學生誦讀出感情、誦讀出深意,最終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
參考文獻
[1]彭雪林. 小學第三學段語文詩歌教學策略探討[J]. 學園,2013(13).
[2]黃沖. 小學中高年級經典詩歌誦讀的方法和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16(33).
[3]臺芳芳. 誦讀在小學古典詩歌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J]. 學周刊,2015(35).
(編輯:龍賢東)